近现代名人励志故事:刘同的迷茫与孤独对偶

文/上官云、王鑫

在80后、90后读者中,刘同以其独特的观点和小清新式的写作风格赢得了“人缘”。他的散文集《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自5月28日正式预售起,便在亚马逊图书总榜、预售总榜、飙升榜上占据第一位。

从外表看,刘同似乎不应有孤独感——身高1.78米,长相清秀,还担任光线传媒事业部副总裁。但他也曾经历过青春的迷惘和职业选择时的彷徨。即便在成功之外,他内心仍感到与世界格格不入。

高中时期,对于没有运动装备和篮球场上的朋友们,刘同感到失落。他曾尝试通过写信求友,但被体育委员扔进垃圾桶。与父亲之间几乎没有沟通,他是电视机前的孩子,而父亲却视他为一个整天盯着电视的人。

一次命题让刘同认识到自己比很多人更惨:永远没有零花钱;穿一样的衣服;男生女生都不当男生;父母老师都不理他。这个发现让他明白,是因为成绩差导致这些问题。

于是,他开始改变自己的成绩,从高三重新学习数学,每完成一个小节就要求自己做完所有习题。在语文及其他学科,也认真对待,最终获得了尊重。当老师说“我以后有什么问题就来找我吧”,他感到崩溃,却又无法哭泣,只能笑出来。

大学期间,每天写日志解决问题,让每一天都变成了1000多个问题的问题解决者。大一结束时,大部分问题已被解决,但亲情、友情、爱情和未来仍然困扰着年轻人的心灵。这四个方面可能只有100个问题,但是对于每个人而言,它们都是最难解答的问题之一。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讲述了33个故事,它们覆盖了包括情感在内的人生多个截面,不仅回忆起自己大学开学前夜的一晚,以及毕业当天假装潇洒,却在拿起行李箱转身瞬间泪流满脸,更诚实地叙说了自己职场上的坚持与妥协...

通过写作,这本书不是卖弄隐私,而是给读者另一种思考方式,“只负责剖析,不负责给予答案”。它是一种自我对话,一种找到出口、一种解决困惑的手段:“最后的结论可能是‘对啊我为什么不这样’”,当再次遇到相同的问题时,就会拥有处理准则,不会浪费更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