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会军的人生轨迹中,学历表上空白如同未曾停留的星辰,而他的履历却绘制出一幅惊人的图景——从自考本科到博士生导师,他以超乎常人的付出和坚定的信念,书写着自己的传奇。他的故事,在哈工大的职称晋升名册上留下了一笔浓墨重彩——他是唯一由讲师晋升为教授的人,也是哈工大最年轻的博士生导师。
没有高中毕业证书,但高会军拥有无数次跨越困难、挑战自我的勇气。他选择了陕西第一工业学校读中专,那是一条不同寻常的道路。在那里的两年里,他用汗水和泪水填满了知识的殿堂,成绩一直排名第一。接着,他开始准备专科自学考试,用夜晚和早晨来换取时间,用别人弃用的旧资料来补全知识。
工作之余,他依然执着于学习,不忘初心,以此为起点,一步步攀登。他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光去学习,即使是在机床边一边工作一边阅读,一边思考。一份份沾满机床油渍的书本,是他刻苦岁月最好的见证。
那些风雨兼程、入不敷出的日子,那些徘徊在考场门口、无法回家的夜晚,都成为了他坚韧不拔的心灵锻炼。在黑龙江长大的是敢吃苦、不服输的大庆精神,这种精神深深地融入了他的血脉,让他在逆境中找到了前进之力。
经过两年的努力,他一次性通过了15门课程,获得了本科学位。这并非结束,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他决定继续攻读研究生学位,这意味着要放弃稳定的工作生活,为这个梦想投入所有。终于,在沈阳工业大学攻读硕士期间,他再次展现出了自己的能力,被录取进入哈工大航天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在那里,他遇到了更广阔的世界,更精湛的手艺。他抓住每一个机会去提升自己,每天早起听英语广播,大声朗读,无论多么辛劳,都没有停止过。最后,当同学们纷纷选择理想中的职位时,高会军却做出了令人震惊的一系列选择——继续攻读博士,并且成为哈工大控制学科历史上第一个获得全国优秀论文的人。
2005年至2007年间,他前往加拿大埃尔伯塔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并荣获埃尔伯塔创新基金和Killam博士后基金。这段经历让他更加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际应用,为国家航天事业贡献力量。而当有诱惑性的国外机会摆放在面前时,由于对家乡的情感以及责任感驱动,高会军毅然决然地返回国内,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并指导学生牟少帅获得耶鲁大学全额奖学金,是我省第一个走进耶鲁的大陆学生之一。
如今,高会军正在仿生机器人和飞行控制领域发挥影响力,与国内外著名高校携手合作,将理论研究转化为实践,为国家科技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小径上,每一步都承载着青春的一抹神采,每个梦想都凝聚着对未来的无限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