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上官云、王鑫。在他独特的视角和清新的写作风格下,刘同在80后、90后读者中拥有“人缘”。自2013年畅销百万册的《谁的青春不迷茫》以来,他今年推出的散文集《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从5月28日正式预售起,便迅速登顶亚马逊图书总榜、预售总榜、飙升榜,并占据了全榜单第一位。
孤独的青春
对于许多人来说,“孤独”可能与刘同无关:身高1.78米,外表清秀,这样的形象让人联想到成功与幸福。但事实上,他也曾经历过青春的困惑和职场选择时的彷徨。即使在成功之路上,他内心仍然感到格格不入。
高中时光是他记忆中最为难忘的一段时间。那时候,没有安全感,也没有存在感。他回忆说:“男同学们有阿迪、耐克,我没有。在男生们打篮球时,我帮忙买好水放在一旁。”他甚至尝试通过写小纸条给班上的体育委员:“你好,我可以成为你这辈子最好的朋友吗?”,但遭到了冷漠回应。
除了友情缺失,刘同和父亲之间几乎没有任何交流。对父亲而言,他是一个整天盯着电视看的人;相反,对刘同而言,那个时代自己是一个每天晚上8点半写完作业等待父亲回来聊天,而到半夜12点还要继续看着电视睡觉的人。
有一次,当他在纸上列出“最惨”的17岁生活,比如永远没有零花钱穿一样衣服被同学忽略,被父母疏远,被老师冷落。他发现自己的成绩差是所有问题根源。“那时我真是醍醐灌顶,就像是看穿了人生的本质。”
找到问题所在之后,刘同开始改变自己。他决定努力学习数学,从高三重新开始,每当复习完成一个小节,就要求自己把所有习题做完。这段时间里,他数学成绩从原来的80多分提高到137分,最低也不再低于120分。当老师对他说“你以后有什么问题就来找我吧”,他感觉到了尊重,但同时也想哭,因为这个变化太突然了。
大学期间,每天都写日志探讨疑惑,每解答一个问题,都会形成结论——未来遇到类似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四年的大学生活解决掉了300多个问题,让年轻人的很多困惑变得简单可行。当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即使是面试官刁难,也能快速回答过去已经准备过了。
随着阅历增加,刘同明白种种孤独感其实都是成长过程中的忘我体验正如新书所述,孤独就是认可的一种情绪,是个人与个人深刻沟通的最佳状态。而他的新书《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讲述33个故事涵盖情感至教育及职业发展等多个方面,不仅回忆起自己毕业前后的愤懑,更诚实地分享工作经验...
此外,《你的孤獨_,_虽然書籍更多的是提供一個思考問題方式給讀者,而不是答案。“寫書更多的是為總結觀點,用來告訴自己接下來該怎麼做。”通过這樣的心态调整,一切問題似乎都變得容易解决:“最後結論可能是我為什麼不這樣”,當再次遇見相同問題時,我會有處事準則,不會浪費更多時間。”
寫作對劉 同 的職業也有很大的幫助。他參與製作節目的過程中經常感到無聊,但寫作卻是一件讓他感到非常「爽」的活動,只有每天寫一些東西才能將過去一年留下的東西收集起來。“做電視是一種遺憾藝術,而寫作則能留下許多珍貴的事情。”
選擇書名也是經歷了一番周折。「最初他們為這本書設計200多個名字討論時間長達於參與人員幾近崩潰」,但最終取名為《你的孤獨_,_雖敗猶榮》」。劉 同認為,這本書適合當個人獨處時閱讀,“比如想要跟自己的對話或者感到迷惘或難以想清楚時,因為它們易於與讀者的情感產生共鳴”。
平衡的心態
劉 同 說明,每個人成長中都会面临寂寞的时候。不过他的方法是在喜欢的事业(例如工作与创作)投入精力,使其成为沉淀心灵的一个方式。此外,还会健身听音乐或者旅行,即便是在出差旅行途中也不例外。他认为,在控制自己的生活后,有机会出去才算真正开始旅程。在这种旅途中学到的东西更丰富且宝贵:“这样我就会觉得像当地人,而非路过观光客。”
飞机上的时间通常用来休息,不过如果超过两小时则改为写作或修改稿件。一旦要出版新的作品出版社就会将初稿印刷成厚厚一本供 刘 同 在飞机上进行修改。不过 刘 同 表示,大部分文字仍然是在家里完成,“一般晚上12点以后会写一个小时左右”。
“我还有些专栏要写,但工作太忙,所以不会频繁发布新书。”尽管如此,与工作并行的是他的创造力始终保持活跃,让世界更加宽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