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迷茫过,孤独经;伟人不负青春,励志传。文/上官云、王鑫。在独特视角和清新笔触的带领下,刘同在80后90后的读者群中赢得了“人缘”。自2013年出版《谁的青春不迷茫》百万销量之后,他今年推出散文集《你的孤独虽败犹荣》,从5月28日起预售,即达亚马逊图书总榜、预售总榜、飙升榜并占据第一位。

孤寂青春

对许多人而言,“孤寂”与刘同似乎无关:身高1.78米的他自称“长得还比较清秀”,拥有书籍成就33岁任职光线传媒事业部副总裁,与工作成功相伴,是典型的“高帅富”。然而,就像大多数80后一样,他也曾经历过青春的迷惘与职业选择时的心灵彷徨。尽管曾经假装潇洒,但内心却常感到与世界格格不入。

高中回忆

提及高中时光,刘同谈到那是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的一段日子。男同学们穿着阿迪达斯耐克运动服鞋,而他没有。而当男生们打篮球时,他则帮忙买水站在一旁。“那时候我想加入同学们的讨论,试着插话,可没人理,我很失落。” 刘同曾做过最让人觉得“二百五”的事情——为了交朋友,他写小纸条给班上的体育委员:“你好,我可以成为你这辈子最好的朋友吗?”对方看完直接扔进垃圾桶。

父亲关系

除了缺乏友情,在高中时代刘同与父亲几乎没有任何交流。对于父亲而言,刘同是一个整天盯着电视看的人,即使看到连电视节目都没有了仍然坚持看。而对于刘同来说自己是一个每晚8点半写完作业等待父亲回来跟他聊天,然后因疲劳看电视直至半夜12点。他在纸上写下命题:“谁的17岁比我更悲惨。”然后列出了六个最悲惨的事项:永远没有零花钱;永远穿一样衣服;男生女生都不把我当真实存在的人;父母老师都不理睬我。

改变尝试

找到了困扰自己的根源后,刘同开始尝试改变。“我想体验成绩好的感觉。”他已经上了高三重新开始学习从初中起就未学过数学。那时按照老师复习节奏,他购买了三本习题集,每完成一个小节就会要求自己把所有习题做完。一段时间后,在数学小结考试中取得前三名。

其他学科也被认真对待。他将语文成绩从原来的80多分提高到137分,最低也没低于120分。当老师告诉他“你以后有什么问题就来找我吧”,他感受到尊重,“我真的不想笑,我想哭”。

通过这样的努力改造,他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要做成一件事,一定要靠能力。如果怀疑自己的能力,就稍微转变思维方式,一切都会变得不同。

大学生活

大学期间,每天都会写篇日志,每篇日志探讨一个自己无法理解的问题,当一切问题都被记录下来之后,这些问题会形成结论——未来遇到这些事情应该如何处理。大约有1000多个问题解决了一遍两遍,大概就是四五个方面的问题,比如亲情友情爱情未来等类别可能也有100个问题左右。“大学四年里,只要你投射目光到自己身上,每天去解决问题,大概4年的时间里很多问题已经被你解答两次、三次或更多次。当面对生活中的很多困惑,你都能很快回答。”

随着阅历增加,刘同才明白种种孤独感实际都是无形忘我的成长。正如新书所述,孤独是所有情绪中最为认可的一种,它不是失败,而是个人与自身对话最佳时刻。这本书讲述33个故事,从包括情感在内的人生各阶段,不仅回忆起开学前的焦虑,也记叙毕业当天假装潇洒,却在拿起行李箱转身瞬间泪崩,更诚实地描述了职场上的坚持又妥协之路...

写作魅力

《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讲述的是33人的故事涵盖了包括感情在内的人生的多样性,不仅回忆起开学前夜一人静辗转反侧,以及毕业当天假装潇洒结果却在拿起行李箱转身瞬间情绪爆发,更诚意地表达了自己职场上的坚持又妥协之旅...... 刘 同说 自己写书不是卖弄隐私,而是给予读者另外一种思考方法 “只负责剖析,不负责给予答案”。

通过观察周围环境,对一些发展脉络之前并不明晰,但通过写作达到自我对话,可以慢慢找到解决方案:“最后结论可能是我为什么不这样”,再次面对相同的问题时将拥有决策准则不会浪费更多时间。”

工作帮助

早期参与制作节目的娱乐项目偶尔会觉得无聊,对于此类情况,上网查资料或者阅读相关专业文章也是他的常态。但只有每天专注于某件事情才能真正收获满足感,如阅读作品或撰稿,这让他的心灵得到慰藉。他总结道:“做电视是一门遗憾艺术,而撰稿则能留下许多宝贵东西。”

新书名字选定过程颇为曲折。“最初,他们为这本书设计200多个名字,都讨论到了极致。我想要命名‘一个人,你还好吗?’之类。不过恰逢世界杯比赛结束,有几个人提到了‘虽然失败但仍然值得’这个词汇,所以干脆取名为《你的孤独虽败犹荣》。” 在他的眼里,《你的孤獨虽敗犧榮》适合一个人独立的情况下阅读,比如需要跟自己對話時或感到迷茫時,因為書中的某些句子會與讀者的感情產生共鳴。

平衡心理状态

对于融入新的环境和社会氛围来说,那几年的初期都是充满挑战和焦虑的时候,比如读大学前两年或者进入职场前五年,“那个时候不知道是否能够融入哪一个群体,也不知道喜欢哪一个群体”。 “每个人成长中都会面临这种境界。”

排解方法主要是在精力全力以赴地投入喜欢的事情,比如工作和创作。这两个活动可以快速让我沉淀下来。此外,还会健身、听音乐或者去逛街,即便是在出差旅行途中也不例外。我控制自己的生活才有机会出去旅行。在中国周边国家旅游次数并不多,因为英语水平有限只能选择那些英语使用较少的地方作为目的地。在处理手头任务完成后,再去享受一次短暂的小冒险,那样的感觉让人们相信他们其实属于那里,并非路人的游客之一。

如果听到通知前往不同的城市进行出差,由於這種機會讓劉 同能夠放鬆心靈,因此對此感到興奮。他習慣於飛機上睡覺,並且隨身帶著耳塞、眼罩以及枕頭,這樣即使時間長達兩個小時以上,也能輕易度過時間,用這段時間來寫作或修改文字。如果有需要進行深度修改的地方,這份厚厚的手稿通常由出版社提供給劉 同用於飞机上進行修改。不过绝大部分工作还是发生在地面的家里完成,“一般晚上12点以后,我会花一点时间来进行创作性的活动。”

忙碌但乐此不疲地把工作与创作分开管理。更关于励志人物,请访问http://www.li96.com/lizhirenw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