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同:迷茫中的孤独与成长的力量 —— 一个偶像如何激励人成功的故事

文/上官云、王鑫

在80后、90后读者中,刘同以其独特的观点和小清新式写作风格赢得了“人缘”。自2013年出版《谁的青春不迷茫》一书以来,他又推出了散文集《你的孤独,虽败犹荣》,这本书自5月28日正式预售起,便迅速登顶亚马逊图书总榜、预售总榜、飙升榜,并成为全榜单第一位。

孤独的青春

对于很多人来说,“孤独”这个词似乎与刘同无关。然而,这位身高1.78米,外貌清秀的人物,在工作上颇有成就,是光线传媒事业部副总裁。但他也曾经历过青春的迷惘和选择时期的彷徨。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假装潇洒,但内心却感到自己与这个世界格格不入。

高中时光

回忆高中时光,刘同说那是一段没有安全感和存在感的日子。他记得,那时候男同学们穿着阿迪达斯或耐克运动服鞋,而他没有。而当男生们打篮球时,他只能帮忙买好水站在一旁。“那时候我想加入同学们的讨论,试着插话,可没人理,我觉得特别失落。” 刘同曾经做过一次最“二百五”的事,就是为了交到朋友,他写下了一张纸条给班上的体育委员:“你好,我可以成为你这辈子最好的朋友吗?”,对方看完直接扔进垃圾桶。

父亲关系

除了缺乏友情,高中时期刘同与父亲几乎没有任何沟通。对父亲而言,刘同是一个整天盯着电视看的人,对于这种行为父亲并不理解。而对刘同而言,他是一个每天晚上8点半写完作业等待父亲回来聊天,然后再看电视直到半夜12点的小孩。

找出问题并改变

有一次,刘 同在纸上列出命题:谁比17岁更惨。他为此列举了六件事:“永远没有零花钱;永远穿一样衣服;男生不把我当男生;女生也不把我当男生;父母不理我;老师也不理我。” 看着这些事情后,他发现根源是成绩差,因此老师、父母和同学都不理他,也没有零花钱。这个结论让他醍醐灌顶,就像是看透了人生的本质。

尝试改变

随后,在高三的时候开始重新学习数学,从之前未学过的地方开始复习。一段时间之后,当数学小结考试中名列前三名时,他感到非常珍贵。当老师告诉他“你以后有什么问题就来找我吧”,他的心中充满了尊重,因为这是第一次有人认真地对待他的存在感。”

通过这样的尝试改变,让他明白一个人要做成事,一定要靠能力。如果怀疑自己的能力,就稍微转变思维方式,一切都会变得不同。这也是大学期间不断解决问题的一部分,不断探索生活的问题,每个问题都有答案,每个答案都是新的起点。

写作魅力

《你的孤独_,虽败犹荣》讲述了33个故事,它覆盖了包括情感在内的人生多个方面,不仅回忆起自己大学开学前的那个人的辗转反侧,以及毕业当天假装潇洒,却在拿起行李箱转身瞬间情感喷涌,更诚意述说了自己在职场上的坚持又妥协的情景...... 刘 同解释道,这些不是卖弄隐私,而是给读者提供另一种思考问题角度,只负责剖析,不负责给予答案。这就是为什么写作对于他来说如此重要,它帮助他总结观点,对未来指明方向,为接下来该怎么做提供了一定的框架:

最后可能会得到这样一个结论:“对啊,我为什么不这样?” 当再次面临相同的问题时,我就会拥有处理办法,不会浪费更多时间。我认为做电视是遗憾艺术,而写作则能留下很多珍贵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