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方,有这样一句谚语:“若想创造一个世界,必先毁灭一个世界。”这句话既可以被用来赞美,也可以被用来批评。尤其是在人们评价新浪CEO曹国伟时,这句话就像悬挂在空中的双刃剑,它能切割一切,包括曹国伟自己。

这个上海男人,在新浪工作了12年,一手缔造起“中国第一门户网站”,他很爱破旧立新。从最初不遗余力掌握控股权,到几次轰动全国的收购案,再到执着地推进博客、微博,曹国伟频繁地游走在成与败的边缘。在2011年,当新浪市值接近500亿美元时,他面对各种争议——“新浪微博内容缺乏监管”、“新浪成为曹国伟一个人的公司”、“管理层卖出公司股票套现谋利”——近年来几乎没有接受过采访的他终于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坐在了一起,一一澄清。

12年做了三件事

时间流逝,每个人物故事都有它独特的一面,而关于理想信念的人物故事则是其中最为引人入胜的一种。这就是关于曹国伟的故事,他曾是一个留着长发、穿衣不着调、不断旷课的“叛逆分子”。英国《金融时报》旗下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曾是他的大学辅导员,在他眼中,这个孩子“与众不同”:“他自信但不张扬;善于适应环境,灵活变通。如今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并不吃惊。在同龄人中,他很优秀,自理能力强。”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当互联网产业在中国兴起之际,有“中国IT之父”美誉的四通集团老总段永基决定让他最得意的大弟子王志东把自己刚刚收购来的华渊网改成一家可以和搜狐抗衡的门户网站。于是,新浪在美国的一家仓库里成立了。此时,曹国威正打算离开普华永道,他打电话给时任新浪首席运营官茅道临:“我想换个工作,现在硅谷有两家大企业找我,你说我该去哪?”茅道临斩钉截铁地说:“你来新浪吧!”考虑了两天,曹国威走进了新的征程,从财务副总裁一直干到首席执行官。

经过12年的努力,曺國偉确实创造了新的辉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三件事。

第一,是统一股权。他带领团队通过增发股本等形式,将公司股份收归己有的过程,使得真正成为“我们自己的公司”。

第二,是持续增收。他通过并购短信服务商广州讯龙、移动增值服务供应商深圳网兴,让收入暴增,并迅速赶超竞争对手。

第三,是创造产品。他推出了博客和微博,不仅改变了传统媒体,还开启了一场全新的社交媒体时代,其影响深远且持久。

当然,无论多么绚丽的地步,都伴随着负面的新闻。当推进股权改革初见成效之际,大跌后的外界质疑声此起彼伏,更有人直接抨击:“现在的新浪就是‘一个人’的事业。”

然而,对于这些质疑与批评,他保持坚定而平静的心态。“无论如何,我都欢迎政府监管。”这是他的明确态度,同时也表明作为领导者,他始终将国家法律法规放在心头,以此维护平台健康发展,并保证用户信息安全。

谈及未来发展,“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new Sina-style three acts’”,每一步都是为了用户需求变化技术产品趋势以及适时创新而行。但对于竞争对手,如搜狐、腾讯等,他们只是背景中的存在,只要保持创新和适应市场变化,就能继续领跑行业发展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