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齐贤:坚韧不拔的中国感动人物
在那个贫穷又艰难的家庭中,张齐贤是父亲早逝后由母亲抚养长大的孩子,他所经历的苦难和欺凌可想而知。然而,这个勇敢的小伙子从未放弃过学习和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他渴望有一天能够为国效力。
开宝九年(976年),宋太祖西巡洛阳时,张齐贤在人群中挺身而出,请求向皇帝上表献策。尽管他并无功名,但他的勇气让宋太祖印象深刻。皇帝将他请进宫殿,让他陈述自己的治国十策。这十条政策充满了智慧和激情,其中四项特别符合皇帝的心意。但张齐贤坚持要全部施行,并与皇帝进行了激烈的争辩,最终被送走,以免干扰皇帝的大局。
虽然他的建议未能得到采纳,但宋太祖仍然对他的才华和勇气感到钦佩。在推荐给弟弟赵光义之前,宋太宗甚至希望未来重用这位有远见的人物。
随着时间的推移,张齐贤顺利考取了进士,并进入仕途。在雍熙三年(987年)的北伐战役中,他主动请缨,要前去战场。尽管许多人怀疑一个文官能否胜任,但最终他还是被任命为代州知州。
到达战场后,他迅速分析敌我双方的情况,并率领少量士兵趁夜袭击辽军,以小胜大,被迫撤退的辽军逃得急忙。这次胜利重新燃起了士气低落的宋军心中的希望,即使是一个文官也能取得成就,他们这些天天战斗的人,有什么理由害怕敌人?
此战更是展示了张齐贤不屈不挠、硬朗的一面,使全朝臣民看到了这个时代所需的人才。他之后继续升迁,在枢密副使一职上工作21年之久,是真正的一代宰相。
通过他的故事,我们明白,无论何时,只要我们保持坚韧,就不会被潮流吞没;只有硬起来,我们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从而影响整个时代。而且,大度同样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人生品质,它可以帮助我们避免三大坟墓——懒惰、嫉妒和恐惧,从而找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不必像找工作一样盲目地前行,而应该像探寻人生的真谛那样慎重考虑每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