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一句谚语:“若想创造一个世界,必先毁灭一个世界。”你很难判断这句话是赞美,还是批评,尤其是当人们用它来评价新浪CEO曹国伟时。这个在新浪工作了12年,一手缔造起“中国第一门户网站”的上海男人,很爱破旧立新。从最初不遗余力掌握控股权,到几次轰动全国的收购案,再到执着地推进博客、微博,曹国伟频繁地游走在成与败的边缘。2011年,新浪市值接近500亿美元,各种争议也纷至沓来:“新浪微博内容缺乏监管”、“新浪成为曹国伟一个人的公司”、“管理层卖出公司股票套现谋利”……面对这些争议,近年来几乎没有接受过采访的曹国伟破天荒地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坐在了一起,一一澄清。
12年做了三件事
时至今日,我们都知道,这位中国互联网的大人物曾经是一个留着长发、穿衣不着调、不断旷课的“叛逆分子”。英国《金融时报》旗下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曾是曹国伟的大学辅导员,在他眼中,这个孩子“与众不同”:“他自信但不张扬;善于适应环境,灵活变通。在同龄人中,他很优秀,有强大的自理能力。”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当互联网产业在中国兴起,有“中国IT之父”美誉的四通集团老总段永基决定让他最得意的人物王志东把自己刚刚收购来的华渊网改成一家可以和搜狐抗衡的门户网站。他打电话给当时任首席运营官茅道临:“我想换个工作,现在硅谷有两家大企业找我,你说我该去哪?”茅道临斩钉截铁地说:“你来新浪吧!”考虑了两天后,他走进了美国的一间仓库,从财务副总裁一直干到首席执行官。
经过12年的努力,不仅创造了辉煌,也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当被问及如何看待竞争对手,比如搜狐、腾讯等时候,他只是简单回答说:“我关心的是用户需求变化、技术产品趋势以及适时创新。”对于外界质疑他的个人化影响到了公司业务发展,他淡定地说,“外界有这样那样的说法,我不会太在意。”
他的成功秘诀是什么?他坦言,“我们的对手只有一个,就是我们自己。”他还提到了三个关键步骤:新闻和内容高度完善整合;第二步是博客时代,让每个普通用户发布内容;第三步是微博时代,用社交关系传播信息。这是一个自然而然形成的一个过程。
当然,没有人能够避免所有批评,但就像他所说的那样,无论如何,他都欢迎政府监管。这显示出他的开放态度,同时也表明作为行业领袖,对于自身行为负有责任感。他认为自己的目标是在提供广阔自由平台同时保证健康发展,是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所必须遵守的事项。
今天回望过去,那些关于未来的预测,如今已经成为现实。而那些关于未来的担忧,也正在逐渐得到解决。然而,就像任何故事一样,它并非一帆风顺,而是一路充满挑战和机遇。在这一切背后,是一个人——或许不是英雄,或许只是一个人,只因为选择站在前沿,与时间赛跑,将梦想转化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