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的逆袭先锋:曹国伟,独行侠无敌手

在西方有句谚语:“若想创造一个世界,必先毁灭一个世界。”这句话既能被看作是赞美,也能被视为批评,而当人们用它来评价新浪CEO曹国伟时,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变得尤为复杂。这个在新浪工作了12年,一手缔造起“中国第一门户网站”的上海男人,很爱破旧立新。在他眼中,创造辉煌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系列艰难卓绝的决策和行动的结果。

从最初不遗余力掌握控股权,到几次轰动全国的收购案,再到执着地推进博客、微博,曹国伟频繁地游走在成与败的边缘。2011年,新浪市值接近500亿美元,各种争议也纷至沓来:“新浪微博内容缺乏监管”、“新浪成为曹国伟一个人的公司”、“管理层卖出公司股票套现谋利”……面对这些争议,即使几乎没有接受过采访的曹国威破天荒地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坐在了一起,一一澄清。

12年做了三件事

时至今日,对于曹国威前46年的描述不过寥寥数语:1965年11月10日出生于上海,他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新闻系、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财会系,并曾先后供职于上海电视台和会计师事务所普华永道。不过很少有人知道,这位中国互联网的大人物曾经是一个留着长发、穿衣不着调、不断旷课的“叛逆分子”。他的同学们,如今都是中国传媒界知名的人物,比如王长田(光线传媒总裁)、裘新(《解放日报》总编辑)、曹柯(《南方都市报》总编辑)等。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当互联网产业在中国兴起之际,有“中国IT之父”美誉的四通集团老总段永基决定让他最得意门生王志东把自己刚刚收购来的华渊网改成一家可以和搜狐抗衡的门户网站。这时候,就出现了新的机会——将此作为平台,让资深财务专家曹国威加入。他打电话给时任首席运营官茅道临:“我想换个工作,现在硅谷有两家大企业找我,你说我该去哪?”茅道临斩钉截铁地说:“你来新浪吧!”考虑了两天之后,他走进了那间仓库,从财务副总裁一直干到首席执行官。

经过12年的努力,在他的领导下,最有代表性的三件事是:

第一,无论如何,我都欢迎政府监管。自成立之初,大规模引入美国投行资本,使股东之间利益纠结连创始人王志东都因内斗被驱逐。进入21世纪,每次更换CEO,都伴随着股价波动。在这样的背景下,以他为首的一批管理层通过增发股本等形式,收购本公司股份,使其实现控股权,使得真正成了“我们自己的公司”。

第二,不断增收。当做财务官的时候,他最爱并购。通过收购短信服务商广州讯龙、移动增值服务供应商深圳网兴、新浪在短信和无线增值业务方面收入暴增。而2004年开始做运营官,那时候广告出现瓶颈,但半年后就赶超了搜狐。在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期间,其广告增加66%。

第三,将创新融入产品中。他珍爱两个作品,一是博客、二是微博。在推出博客时,他们几乎将所有的人力财力都投入其中,被国内同行评价为疯狂,被美国硅谷视作“中国扎克伯格”。但这一生意迅速被接受,以至于到了2008年,每天访问量超过350万次,并逐渐递增。而2019年的每天发送量超过2500万条,是未来移动互联网和社交互联网发展的一种趋势,他们肯定要抓住这个趋势。但他们可不仅仅只有微博!

尽管如此,在推进过程中,也伴随着各种负面的新闻,如未经筛选传递社会话题或涉及操纵股价的问题。但外界质疑他个人化影响到了公司业务发展,他只是笑容灿烂地说,“现在,我们就是创业者。”

这是一个非常自然的‘新浪式三部曲’ - 新闻与内容完善整合、一步步扩展用户发布能力、三步骤迈向社交互动平台。这正是在90后的正能量人物身上展现出的魄力与智慧,让我们更加期待他们未来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