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都会经历过两难的选择,既然选择了就有取舍。在社会的舞台上,每个人都在不断地做出选择,这些选择可能会改变我们的命运。一个企业家总是在权力、财富、感情的取舍之中寻找着自己的道路。

这其中的故事,可能会给我们的社会发展更多的借鉴意义。比如我们熟悉的大型房地产公司万科和他的创始人王石。靠倒腾玉米起家的中国最大的房地产公司,靠什么完成了连续十余年的稳健发展?在几经政策波动、宏观调控的政策影响下,什么让万科不仅活下来,还能够不断壮大自身?万科董事会主席王石对于取舍二字,用万科的经历做了详尽的注释。

超过25%的利润不做

每一个卓越的人,都会看到很多机会,如果说为了200%以上利润资本家敢于拿性命做赌注,那么王石显得那样的保守。他同意说:“我非常同意你的取舍问题,我们不是没有机会,而是机会太多,不是你会失败,而是你会获得各种各样的成功,什么都赚钱,这时候你反而会发现那些进入世界500强的大公司,他们成功也是他取舍结果。”

事实确如此,如何使成熟的大公司像新兴小公司那样蓬勃发展?在杰克·韦尔奇接任通用电气CEO的时候,他出售了71项业务和生产线,其中包括中央空调业务、家用电器等GE以前起家的业务。几年后,杰克·韦尔奇通过兼并、合资以及参股等形式完成交易118项。这次战略上的精心布局催生了韦尔奇“数一数二”战略,而这种战略也令通用具有了“世界范围内独一独二”的业务,即使10年后都不落伍。

虽然人们会问GE坚持“数一数二”的经营策略是否意味着它将放弃许多好商业机会?GE在诸多商业中的选择,是近乎直觉悟性的还是审慎理性的抉择?

同样,在王石看来,万科稳健发展,也得益于这个道理。“曾经做过进口录像机生意,但超额利润急转直下。我对1984~1992年的贸易统计显示,大部分都是红字。这说明市场很公平,我之前暴利之后要吐出来。”此后,一方面保持快速开发另一方面退出一些赚钱但不符合长远规划项目,最终形成减法策略,让万科躲过危机。

人生的三次放下

能有所放下才能有所坚持。在人生的旅途中,有一次放下的勇气决定了一切。那就是1983年5月7日,当时33岁的小伙子坐在火车里,从北京抵达深圳,为的是开始全新的生活,没有任何束缚,只为了追逐梦想。而当他推动完成股份制改革后的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时,又一次面临重大决断——放弃自己手中的个人股份。此举虽然被外界质疑,但他始终认为这是正确的事情,因为这是对国家制度创新的一种支持,同时也是因为自己掌握不了巨大的财富,对名利之间只能作出抉择——默默赚钱或者两袖清风地为事业奋斗。

最后,在1993年,当国家进行宏观调控时,他又一次不得不面对困境,并且决定专攻房地产项目,使得这一决定成为1993年的战略重点。此后,如雨后的春笋般冒出的房地产项目,使得万科稳步前行。在风雨飘摇中,一路向前的脚步,是一种信念和力量,也是一种对于未来无限憧憬的人生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