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的故事,一个普通人在奋斗青春的物体间寻找机会的经历。21年前,他和潘石屹在深圳相遇,一起经历了从工地小工到电话机销售人的艰难历程。然而,两人命运的差距如今更是显著:李勇仍在各地打工,而潘石屹成为了亿万富翁。

李勇来自四川绵阳,高中文化程度。他1987年2月来到广州打工,但一直未找到正式工作。在7月底的一天,他怀着试一试的心态来到了深圳南头边关检查站,希望能去深圳打工,却因为没有边防证被拒绝过关。在那里,他认识了一个同样想去深圳但也没有边防证的人,这位年轻人叫潘石屹,比他大两岁,是甘肃天水人,从北京国家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辞职来的。

两人一起通过非法途径进入深圳,并开始了共同的奋斗之路。他们先是在布吉镇找到了挑砖头的活儿,每天10元;晚上如果加班,每小时1元。这份工作虽然辛苦,但对李勇来说已经满足,因为他以前还没想到能每月赚300多元。而潘石屹却有着更大的野心,他不仅要挣钱,还要学习经济知识,以便将来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随后,他们应聘为深圳市福田区正泰贸易公司的业务员。不过,由于两人不懂粤语,普通话也带着浓厚的方言,他们很快就发现推销产品并不容易。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最终还是成功推销了一些电话机,并且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

尽管最初几个月里他们收入微薄,但经过不断努力,他们终于打开了局面,每个月都能挣取500多元,而且潘石屹甚至因为点子多,被提拔为业务经理。然而,即使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潘石屹依然觉得这还不够。他对李勇说:“我们应该向海南走,一定不会错!”最终,在他的鼓励下,他们离开了舒适稳定的生活,又一次踏上了征程。

不过,这次旅程并不是平坦无阻。在海口,他们又一次遭遇失败,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好靠卖苦力度日。但即使如此,潘石屿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情绪,说:“老弟,不怕吃苦,有什么可怕?万一没钱吃饭,就去卖苦力呗!”

最终,当他们在海口的一家砖厂找到了一份新工作时,也许是看到了希望,也许是感受到了变化,那瓶矿泉水成了他们之间最后一点联系。不论结果如何,这段经历对于李勇而言,无疑是一场关于青春与梦想、坚持与放弃的大考验,让他明白,只要有一颗敢于追求、愿意付出的人生,就可能开启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