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青年楷模人物曹国伟:独自一人成就一片天

在西方,人们有这样一句谚语:“若想创造一个世界,必先毁灭一个世界。”这句话既可以被看作赞美,也可以被视为批评。尤其是当人们用它来评价新浪CEO曹国伟时,这个上海男人,在新浪工作了12年,一手缔造起“中国第一门户网站”,他爱破旧立新。在他的推动下,新浪频繁地游走在成与败的边缘。

2011年,新浪市值接近500亿美元,而各种争议也随之而来:“新浪微博内容缺乏监管”、“新浪成为曹国伟一个人的公司”、“管理层卖出公司股票套现谋利”……面对这些争议,几乎没有接受过采访的曹国伟破天荒地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坐在了一起,一一澄清。

12年做了三件事

时间至今日,对于曹国伟前46年的描述不过寥寥数语:1965年11月10日出生于上海,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新闻系、得州大学奥斯汀分校财会系毕业的曾经留着长发、穿衣不着调、不断旷课的“叛逆分子”。英国《金融时报》旗下FT中文网总编辑张力奋曾是曹国伟的大学辅导员,在他眼中,这个孩子“与众不同”:“他自信但不张扬;善于适应环境,灵活变通。如今取得这样的成绩,我并不吃惊。在同龄人中,他很优秀,自理能力强。”

上世纪90年代末期,当互联网产业在中国兴起,有“中国IT之父”美誉的四通集团老总段永基决定让他最得意的门生王志东把自己刚刚收购来的华渊网改成一家可以和搜狐抗衡的门户网站。于是,新浪在美国的一家仓库里成立了。此时,曹国威正打算离开普华永道,他打电话给时任新浪首席运营官茅道临:“我想换个工作,现在硅谷有两家大企业找我,你说我该去哪?”茅道临斩钉截铁地说:“你来新浪吧!”考虑了两天,曹国威走进了新浪在美国的“仓库”,从财务副总裁一直干到首席执行官。

经过12年的努力,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三件事。

第一,大规模引入股权统一。第二,不断增收通过并购短信服务商广州讯龙等业务扩展收入。第三,最珍爱的是博客和微博,这两个产品为新的发展方向奠定基础,并逐渐超越竞争对手。

当然绚丽成绩单下,也伴随着各种负面的新闻。但无论如何,“无论如何,我都欢迎政府监管”。这是应该的一个自然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创新还是调整,都要坚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对内容进行一定净化。这是一个非常自然且健康发展方式,即使面对外界质疑也不太放在心上。他认为现在很多人关注微博,它是未来移动互联网和社交互联网发展的一种趋势,我们肯定要抓住这个趋势,但同时也指出了自己的其他业务仍然重要,如新闻内容完善整合等。

对于竞争对手,比如搜狐、腾讯来说,他只是坚持不断延续、不断提升用户需求变化及技术产品趋势以及适时创新的能力。他相信,只要坚持这一点,就能一直走在行业发展前沿。而对于那些质疑他的决策或行为,他并不太介意,因为他知道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公司和用户最佳利益所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