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南头边关检查站,两个“盲流”——李勇和潘石屹相遇。21年前的他们,一起挑砖头、抬预制板,共同经历了人生的起伏。在那个物是人非的年代,他们用汗水和坚持,为理想而奋斗。

李勇回忆那段往事:“1987年,我怀着碰碰运气的心态来到深圳,希望能找到一份正式的工作。但在南头边关检查站,我们意外地找到了一个能够过关的小门。这是一个多么偶然的事情啊!但它却开启了我们彼此命运深不可测的旅程。”

潘石屹,那个甘肃天水来的年轻人,与李勇一起翻越铁丝网,从未知走向未知。他对李勇说:“深圳发展那么快,我们肯定能闯出一片更好的天地!”这个决定,是他生命中的转折点,也成为了两人友谊的基石。

他们在布吉镇的一家工地上找到了挑砖头的活儿,每天10元;晚上如果加班,每小时1元。尽管生活艰难,但他们并没有放弃。潘石屹甚至还抽空购买经济书籍学习,而李勇则沉浸于武侠小说之中。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应聘为深圳市福田区正泰贸易公司的业务员。那时,他俩虽然不懂粤语,但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打开了局面,月收入涨到了500多元。然而,即便如此,潘石屹依旧不安心,不满足。他劝说李勇一起去海南闯荡,那里的机会似乎比深圳大得多。

1988年5月底,他们带着1000多元积蓄前往海口。但半个月后,他们仍然不知道该如何是好。直到8月26日,当两人手中仅剩下6元钱时,他俩终于被迫进入了一家砖厂寻求生计。在那里,他们用身体承受着泥土与汗水,只为赚取每天微薄的一餐。

这段经历,让我深刻认识到“富人之所以为富人,穷人之所以为穷人的秘密”。在无数次失败与挫折之后,我们最终发现真正成功的人,并不是那些只追求眼前利益的人,而是那些敢于冒险、不断尝试、从错误中学习的人。这就是潘石屿和他的朋友们之间差距巨大的原因,以及他们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所在——只要有信念,有毅力,无论环境如何变化,都有可能改变命运,就像这两位打工汉一样,在物品充斥的地球上,用坚定的步伐走向属于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