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两个“盲流”南头边关检查站偶遇

李勇是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人,高中文化。1987年2月,21岁的他来到广州打工,可一直没有找到正式的工作。7月底的一天,他怀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来到深圳南头边关检查站,想去深圳打工,却没有边防证过关。没想到,在这里他认识了同样没有边防证却也想去深圳的一个年轻人,两人从此成了共患难的铁哥们。

那是上午11时,李勇在南头关口徘徊时,一个与他年龄相仿的人突然拉着他的手说:“你想去深圳吗?我们去找个熟悉这里的人带我们去吧!”没多久,他们找到了一个专门干这种事的人,每人交了50元钱后,在那人的指点下,从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爬了过去。

过了边防站,他俩这才开始了交谈。李勇得知,这个叫潘石屹,比他大两岁,是从北京国家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辞职来闯深圳!他们聊得高兴,都决定一起闯荡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大都市。

1987年11月,他们终于应聘为深圳市福田区正泰贸易公司的业务员。在那里,他们学习如何销售电话机,并逐渐适应了新的生活方式。但由于他们不懂粤语,只能用写字条沟通,这让推销变得更加困难。不过,由于潘石屹聪明伶俐,用笔一挥就解决了一次危机,让对方买下五部电话机。这成为了两人合作中的第一次胜利,也增强了彼此对未来的信心。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俩不断寻求新的机会,不仅在销售领域取得进步,而且还学会了解市场需求,更善于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创意。而最终,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成功,将成为他们未来辉煌之路上的宝贵经验和财富。

尽管经历了一段艰苦卓绝的日子,但李勇始终坚持下来,因为有潘石屹这样一位朋友、一位伙伴。他明白,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一颗不怕困难、愿意努力奋斗的心,就有可能开启新篇章,为自己铺平道路。而现在回望往昔,那些曾经看似遥不可及的地球巨轮,如今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份感激之情便如潮水般涌动而出,对那些曾帮助过他的每一个人都深深致以感谢。

当然,我们无法预见未来,但只要保持对生活充满热情,对梦想坚守不懈,即使是在最艰苦的情况下,也一定能够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在这个故事里,或许可以看到一些启示:无论你身处何种环境,只要心存希望,便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传奇;只有不断前行,没有什么是做不到;即使是最小的事物,也可能蕴藏着巨大的力量——正如那个普通的小小盒饭,它所代表的是一种生存下去、继续前行的心态,而这份精神,则是我国人民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