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深圳南头边关检查站,两个年轻人李勇和潘石屹相遇,他们都有着同一个梦想——闯入这座城市。然而,这个故事并不是关于他们如何共同成功,而是关于他们不同命运的启示。

1987年2月,21岁的李勇来到了广州打工,但他没有找到正式工作。他决定再次尝试,在7月底的一天,他怀着碰碰运气的心态来到了深圳南头边关检查站。没想到,在这里他认识了同样无奈但更有野心的人——潘石屹。

当时的潘石屹是一名来自北京国家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辞职的人。他比李勇大两岁,从甘肃天水出发,一路向东追逐自己的梦想。在这个时候,他们之间建立了一种共患难的情谊。

两人开始在深圳市布吉镇找工作,却一无所获。白天四处求职,晚上则挤在3元一晚的小房间里。面对困境,李勇沮丧地说:“我们怎么办?明天就得饿肚子了!”而潘石屹却鼓励说:“我们不是有一身力气吗?明天去卖苦力,暂时解决生存问题吧!”

第二天,他们找到了挑砖头的活儿,每天10元;加班每小时1元。这份微薄的收入让他们满足,但也让他们意识到,只要努力,就能改善生活条件。而且,那个时候,是通过书籍改变命运,而非简单地依靠体力的劳动。

随后,他们一起应聘为深圳市福田区正泰贸易公司的业务员。但由于语言障碍,他们最初业绩并不佳。一次推销电话机时,因为无法表达自己,说话不通,被客户赶出了门台。那时,他俩只挣得20部电话机,一分钱提成都没有。不过,就是那一次经历,让他们学会了坚持和创新的重要性。

后来,由于点子多、勤奋刻苦,被提拔为业务经理。一时间,他们月收入涨至500多元。但就在此刻,潘石屹仍然不安心,不满足于现状。他兴奋地对李勇说:“老弟,我们一起去海南吧!机会多的是。”

尽管被迫离开舒适环境和稳定的收入来源,但两人还是跟随 潘 石 屿 来 到 了 海 南 的 海 口 市 。 在 这 里 , 除 了 突破前沿,还遇见了更多困难与挑战。当两人的积蓄即将耗尽的时候,他们不得不选择继续寻找机会或回到原来的生活方式中去。

最终,在一个偶然的情况下,他们来到了海口市东英镇的一家砖厂寻找工作。在那里,无论是泥土还是汗水,都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就在这段艰辛卓越的过程中,当有人嫌弃他的清洁外表而拒绝雇佣他时,潘石屿毫不犹豫地用泥土涂抹脸庞,用这种方式证明自己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只为了能够留下来做工,并改变自己的命运。

这样的经历,最终使得两人深刻理解到“富人之所以为富人”,并非仅仅因为财富,更是在不断探索、学习和创新的道路上取得进步。而对于那些渴望改变命运的人来说,这样的故事应该是一个强烈醒呼,为人们展示,即使在最艰难的情况下,也可以找到希望,并且不断向前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