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两个“盲流”南头边关检查站偶遇
李勇是四川省绵阳市涪城区杨家镇人,高中文化。1987年2月,21岁的他来到广州打工,可一直没有找到正式的工作。7月底的一天,他怀着碰碰运气的想法,来到深圳南头边关检查站,想去深圳打工,却没有边防证过关。没想到,在这里他认识了同样没有边防证却也想去深圳的一个年轻人,两人从此成了共患难的铁哥们。
那是上午11时,李勇在南头关口徘徊时,一位与他年龄相仿的人突然拉着他的手说:“你想去深圳吗?我们去找个熟悉这里的人带我们去吧!”没多久,他们找到了一个专门干这种事的人,每人交了50元钱后,在那人的指点下,从铁丝网下面的一个洞爬了过去。李勇当时还心痛花了50元钱,那位叫潘石屹,比他大两岁,是甘肃天水人,从北京国家石油部管道局经济改革研究室辞职来闯深圳!
他们聊得热火朝天,最终决定一同前往布吉镇寻求工作。在布吉镇,他们白天四处找工作、晚上挤在3元一晚的小旅馆里生活。但尽管努力,他们还是未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只剩下5元钱。
第二天,他们被雇佣为砖厂苦力,每日赚取10元,并且有加班费。如果加班每小时1元,那么他们每月可以挣300多块。这对李勇来说已经很满意,但潘石屹却不满足。他认为只要找到更好的机会,就算赚几万元也不够用。
不久之后,他们离开布吉镇,在海口开始新的生活。在海口,他们又一次失业,没有积蓄仅剩6块钱。当最后一瓶矿泉水喝完后,他们决定再次尝试寻找新机遇。在一个名为王老板的地方,他俩被雇佣为砖厂苦力,这份工作虽然艰苦但让他们有了一种生存下去的希望。
通过这段经历,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在艰辛的地面上还是在挑战中的过程中,都可能存在转机点和新的机会。而对于那些愿意冒险并不断追求更高目标的人来说,不论结果如何,都会收获宝贵经验和精神上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