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成功的寒门子孙,岂不藏于梦中?文/安静的飞翔
前段时间,我有幸接待了一位银行资深HR的长文《寒门再难出贵子》,内容简述了他对来自知识分子、乡村小城镇、经商、公务员家庭孩子的一系列观察和结论,得出的结论是寒门再难出骄子。这一问题我一直非常感兴趣,我常在思考一个人成年后在社会中的表现,即所谓的成功与否,与他的孩童时代、读书表现以及家庭出生的种种关系。未成年人的成长与保护话题是我关注的重点。
恰好,在暑假期间,我的侄女侄男来我家住了20天,这让我有机会近距离观察来自现今农村的小朋友们,是怎样的一个生活状态,以及在这种状态之下他们的特点以及和城市孩子的一些具体差异。当然,由于这是个体观察,其结论可能带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所以以下仅作参考。
我的老公是湖南邵阳的一个县人,他家的位置就在这个县的一个镇上某个乡村里,那里的环境以不太密集的丘陵为主,近年“村村通”政策让这里基本上通了水泥路,而邻居们住的地方也相对密集,不是那种十几里山路一户人家的深山,也离镇上并不远,只要摩托车大约10来分钟就到了。他的弟弟一家和母亲一起住,他们种少量粮食和菜,同时夫妻俩以打短工为主。因为都离家不远,所以还好,他们两个孩子没有成为最悲催的留守儿童,一直有爸爸或妈妈在家里。大哥姐姐一个10岁一个7岁,都就近上了学。在我们回老家时,我们看到的是他们基本没有课余文娱活动,没有一本课外读物,没有玩具,也没有专门供写作业读书用的书桌,更别提专用水杯了唯一娱乐就是电视。这是我看到他们生活的情况。
这次他们到我这里,我初步观察到的情况是,他们身体发育比城里孩子似乎要迟缓一些,这两个孩子虽然算是在老家比较好的,但还是低于平均水平,比如身高体重都较低,头发也较细黄。而且换牙的问题更是不容忽视,大哥九岁才开始换牙,小妹七岁也不见牙齿松动。这一切都跟日常饮食状况息息相关。在换牙这个问题上,我发现城市的一些孩子似乎又走向另一个极端,有些甚至不到五岁就开始换牙,这自然也是食品添加剂、催熟剂等因素影响的一部分。不过,就饮食营养而言,农村孩子普通水平确实落后于城市平均水平,而且程度因地区而异。
另外,还有语言表达能力上的差别,因为生活环境相对较为闭塞,加上课余活动单调,再加上缺乏不同场合玩乐交友旅游等机会,所以这一点在城市农村孩子身上表现得很明显。我曾听说过调查显示,学龄前的农村儿童认知表达沟通能力只有城里儿童平均水平60%甚至更低。而对于这些学龄前的小朋友来说,在城里的父母总是在忙着早教忙着这样开发那样开发游乐园动物园博物馆,不管这些活动是否开启智慧,不过至少能壮胆长见识。但对于那些留守在乡下的小朋友们呢,他们基本就是吃喝拉撒外加电视循环,这样闭塞单调几乎无法避免。
第三点礼仪欠缺,或许因为生活环境单调父母祖辈忙着干活,没有刻意培养礼仪意识,因此两兄妹之间交流求助时显得有些手足无措,对比起城里的其他小朋友来说,他们好像有点缺乏这方面基础知识。我基于20天来的直接经验得出的结论,并非刚到的时候还没熟悉情况下的粗糙判断,而是一直到大家熟识后得到的事实证明,比如哥哥说话只会说自己的方言,而不是大家能听懂的话;但妹妹做到了,有时候意识到了大家听不懂她的方言就会主动说普通话尽管不是很标准但是大家能听懂交流可以继续下去。当然这也与个人性格有关,但我觉得也有家庭氛围培养的问题。这一点网络上的那位银行HR也提及过,即知识分子家庭偏清高,小乡镇偏木讷,经商家庭偏圆滑情商之类的情形,其实与家庭氛围培养关系很大。此能力走入社会后将是一个重要素质。
最后,从我的亲身体验看,最大的优点就是吃饭不用反复催叫想想自然也是,因为大人忙工作到点就吃了谁还有多余精力三催四请啊。而且由于大人精力有限两人同时照顾两个小孩所以并没有过度被关注,小孩磕碰一下都不那么娇气比较皮实。女儿相对于堂哥堂姐而言,就显得有点独生子的特点明显爱撒娇比较自我习惯以自己为中心(或许城市太多关注和精细喂养也不无原因),另外我的体会是农村孩子的情感体验满足都不是进行得很好除了表达有限此二个孩子从未独睡不是条件不足而是怕黑没人解释为什么天会黑自己面对黑夜怎么办只能用执拗方式抗拒大人安排独睡。此冲突解决主要靠肢体语言即使发生冲突还是没引导通过哪些渠道解决。在情感方面相信吃饱才能放下筷子供安全感满足勇敢出去正如外界事物上的变化 情感满足好的勇于尝试新奇新玩意新朋友。如果能够给予充分的心理支持,让他们学会独立面对世界,那么未来的人生旅途将更加光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