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清如

【人物名片】高德康,波司登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波司登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从8台缝纫机起步,到连续23年销量夺冠的行业老大,波司登已经成为羽绒服的代名词。其创始人高德康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在羽绒服领域深耕42年,成为“中国羽绒服大王”。

艰难起步

1976年,波司登诞生于江苏常熟一个只有8台缝纫机的小作坊。这一年,不甘贫穷的高德康带领11个村民一起下海创业,主营来料加工。凭借出色的裁缝手艺,短短三年,他就成立了一家服装厂。当时,他给上海的一家服装厂做代工,但是由于资金有限,他只能每天都去拿料,从常熟到上海有200公里,每天骑十几个小时的自行车往返两地,这种风雨无阻的情形持续了多年。

辛苦付出的结果是服装厂快速发展到了1984年,那时他开始为上海某羽绒服品牌做贴牌生产。当时,由于季节性强、工艺复杂的羽绒服并不被市场看好,但高德康却认为这个行业大有可为。他不仅继续接单,而且认真专研,一方面掌握了羽绒服生产的全部流程,一方面在市场上积累经验。

1992年,当机会成熟后,高德康决定进军羽绒服行业,并注册了“波司登”品牌。

化险为夷

正当波司登发展如火如荼之时,一次决策失误让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危机。在1994年的困境中,由于市场调研不充分导致的一批产品销量低迷和库存堆积,如同雪球般滚动着威胁公司命运,“晚上闭上眼就一身冷汗惊醒。”然而,这并没有让高德康放弃,他深入考察东北市场,最终发现问题出在设计和需求匹配不足上。

于是,他开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从颜色、面料、款式、版型、工艺五个方面入手,对羽绒服进行创新升级,并且在全国各地设立办事处构建庞大的销售网络。在1995年的春天里,这些改良后的新款羽绒问世,它们迅速走红,以62万件年的销售额,再次打破销售纪录,让整个产业界震惊,让消费者信任与喜爱以至爆炸性的增长——这一次,是真正意义上的重振雄风。

此后,不断创新与全球化推进,使得企业规模不断扩张,而海外业务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2007年9月26日,即使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最严峻的时候,也依然成功举行了香港首次公开发售(IPO)。

二次创业

2014年的寒冬对许多实体店来说是一场灾难,但对于像波司登这样的老牌企业而言,更是挑战。而面对这一切衰退和竞争压力,只要能找到新的方向,就可能开辟全新的篇章。2018年,在经历了一段时间沉淀之后,当务之急便是要引领品牌再度焕发活力,将它塑造成一个永远新潮又耐用品制造商。

就在这一刻,又发生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事件:那是一个关于如何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起来,以及如何吸引那些寻找更好的生活方式的人群,使他们加入你的故事中去分享你的梦想一样的事情。这一切,都源自一个简单而明确的问题:“你想要什么?”

为了迎合这个时代,以及时代内心深处渴望变化的心灵,你需要找到自己的答案。你可以选择站在过去,用曾经拥有的知识技能;或者选择站在未来,用智慧探索未知世界。但无论哪种选择,最重要的是,你必须勇敢地迈出第一步,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真正看到自己潜力的另一面——那个能够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才会知道这份力量究竟是什么样子的?

来源:南财专访 那些把事情做到极致的人,他们最后怎么样了? 网易丁磊:互联网大咖养猪,要做就要做到极致 把一件事做到极致,你就会看到脱胎换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