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的红烧蹄髈:传承友情的诗句
去年金秋,我踏上了前往水乡周庄的旅程,那里的店铺里陈列着一道道色香味俱佳的“万三蹄”(红烧蹄髈),它们让我想起了我去世十余年的爷爷。爷爷是一位在乡间颇有名气的厨子,他擅长制作各种家常菜,但最让人难忘的是他那经典无比的红烧蹄髈。
小时候,我们的小镇上,凡是喜事临门,都会请到我这个叔叔掌勺。但即便如此,真正能享受到他的烹饪艺术的人还是极少数。我却因得到了他的教诲和支持,不仅学会了吃好,也学会了自己动手烹饪。我的餐桌上总是摆满各种美食,而其中,最让我心驰神往的是那份由我亲手制作而成的红烧蹄髈。
每当回忆起童年时光,我都会想起那些与朋友们一起分享过家的欢乐时刻。那时候,即使生活中缺乏荤腥菜肴,我们也能通过捞几块豆腐、炒豆芽或者买些便宜鱼片来庆祝。这些简单的事情,却给我们带来了无比的心情高潮。而现在,当我把这份记忆转化为现实,用我的双手将猪肉切割得花刀斜斜,以此来增加风味,每一次尝试都让我感觉似乎回到了那个快乐又纯真的时代。
乡土之美,在于它不需要繁复的情调,只需真挚的情感就足以触动人心。在我们的村子里,人们对待客人的热情,就像对待自己的家庭一样,这种深厚的情谊,是任何物质财富都无法替代的一份宝贵财富。我明白,无论身处何地,保持这种精神上的根基才是我坚持下去的力量源泉。
自从爸爸走后,我开始主导家族聚会中的厨房工作。这次特别是在父母百岁纪念日上,一家老小齐聚一堂,那天夜晚用餐前,我决定要做出一道符合父亲遗愿、更接近他风格的手艺——红烧蹄髈。我知道这不是简单的一个菜,它代表着一种文化,更是我们家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那个清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我已经坐在灶台旁边准备开始工作了。我选了一只肥而不腻的大猪腿,将其仔细洗净并处理干净,然后切成适合入锅的小块。在一个大铁锅里加油,将冰糖熬成浓稠之后,再放入猪腿和适量水,并加入酱油、料酒、醋以及盐等调料,还有一些葱段、姜块和辣椒,以及香料包中的花椒、小茴香、大蒜等,让整个空间充满了独特芬芳。然后,大火煮沸后转小火慢炖至熟透,这个过程至少需要两个多小时才能完成最后一步焖煮,用以使肉质更加绵密而且鲜嫩多汁。
午后的阳光洒在窗户上,那个下午四五点钟的时候大家都围坐在餐桌旁,看着我端上了精致漂亮的盘子,上面装饰着绿色的葱花。一阵阵甜酸咸鲜交织在口中,让人忍不住流下泪水,因为这里除了食物,更有着我们共同记忆中的爱意和温暖。尽管每个人都是大人,但看到孩子们眼中闪烁出的兴奋与期待,他们终于可以品尝到他们梦寐以求的手工制作食品,这一切,都让这顿饭变得异常珍贵和难忘。
虽然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但是只有回到这样的地方,与亲人共享这样一个简单而充满爱意的地方,才能感到真正平静与幸福。在这个忙碌世界里,或许不能再像过去那样悠闲地过日子,但通过这样的活动,我们可以找到一种新的方式去体验慢生活,同时也传承更多关于我们的文化知识给未来的一代。而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比亲手烹饪出一个完美无瑕的红烧�ملة更能表达我的爱,以及对我们这一族谱文化传承力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