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夜幕降临,华为的冬天悄然来临。任正非的目光透过窗帘,映照着公司灯火通明的情景,他深知即便是最繁华的城市,也终将迎来寒风。

在他的心中,一场思考始终萦绕:如果有一天,销售额下滑、利润蒸发,我们又如何面对?他曾在德国见证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恢复,他知道团结和牺牲是重建之道。他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危机真的来临,是不是员工们需要减薪,以维持公司生存?或者通过裁员挽救局势?

十年如一日,任正非沉浸于失败的思考,而成功与荣誉似乎都不足为惧,只有危机感让他坚持下来。他认为,每个人都应该准备迎接那一天,因为它是历史规律的一部分。

华为虽然经常喊“狼来了”,但狼确实会到来的日子。今年,他们要广泛讨论每个部门、每个科室、每个流程潜藏的危机,以及改进空间。这不仅关系到生存,更关乎延续生命力。

为了活下去,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如果人均产量能持续增加15%,可能就能够保持现状甚至略微提高。但电子产品价格下降,这意味着利润压力增大。如果不多做些事情,就无法保证今天,更别说涨工资了。

管理上的改进也至关重要,要抓住最短那块木板,即薄弱环节,加强流程型和时效型管理体系建设,使得工作更加高效。在此基础上建立统一价值评价体系和考评体系,便于内部人员流动与平衡。

研发创新虽然重要,但必须转化成商品才能产生价值。售后服务同样不可忽视,它也是优质人才组成体系。而对事负责制与对人负责制之间存在本质区别,其中前者扩张系统,而后者收敛系统。我们要减少不必要确认的事项,让管理更精简、高效,不再养活那些无用的人员或程序。

市场部机关往往过度依赖纸面报告,而办事处则应成为数据提供源头。数据库小组将取代原有的请求方式,使数据获取更直接、高效。此外,对于保守思维和没有改进能力的人员,可以考虑免职,以促使其他人明白责任所在,并积极行动起来。

自我批判是一种优良工具,不仅限于个人,还包括组织层面的自我审视。这可以帮助提升核心竞争力,让干部不断进步,最终走向职业化和国际化。但对于不能掌握自我批判精神的人,则需降低其使用权,或是在职位上限制他们的晋升机会。

最后,在生活会中进行尖锐而温馨的问题讨论,将这种精神传递下去,为公司注入新的血液,为未来的挑战做好准备。在这个冬天里,任正非期待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让华为度过难关,再次站稳脚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