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个人步入了中年,他对待朋友的态度应该更加真诚和深刻。少年时可以荒唐,青年时可以随便,但到了这个阶段,应当珍惜每一位真正的朋友。
我曾经以为,只要性格好,就能与周围的人都成为好友。但是,我渐渐发现,这种想法其实是一种逃避。我们往往将“熟人”等同于朋友,而这正是缺乏真正友谊的一种表现。
真正的朋友之间没有猜忌,没有试探,他们之间的关系纯粹而简单,没有多余的心虚和顾虑。如果一个人声称他和所有的人都是好朋友,那么这种说法可能带有一定的虚假成分,因为它缺乏坚实的基础。
鲁迅先生曾经送给瞿秋白一副对联:“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这句话表明,找一个懂你、支持你的知己,是生活中的大幸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逐渐意识到,不需要很多朋友,只需要那些能够理解并陪伴你的人。
社会化之后,我们面对的人群变得更加广泛,每天与不同的人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反而让内心感到孤独。在一些场合下,即使聚在一起,也无法找到共同的话题,最终只剩下彼此相互寒暄。为了业务或赞助,一场宴请下来,只留下疲惫和孤独。
然而,真正的朋友就像治疗孤独和缓解压力的良药。当我们有机会小聚,便显得那么郑重其事。这不仅仅是一次社交活动,更是一种认同感的体现。“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这种仪式感,让时间似乎慢了下来,使日子过得更为精致、悠长。
当然,对于真正的朋友来说,并不需要过度地讲究面子,不用太过约束。在聚餐时,不必追求豪华,在饭馆里也不必选择高档;喝酒时,不必强迫大家畅饮,也不用三缄其口,可以随意、随性地享受这一刻。
有一次,一位老友提前知道我的加班计划,并且表示没急着等我。一夜过去,我匆忙赶到的时候,他已经准备了一份蛋糕,还邀请了几个其他老友共聚。这让我突然意识到那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一天——我的生日。我被这些细节所打动,我明白了,当年的岁月虽然流逝,却也许能够回头再看,从中汲取温暖和力量。
作家李丹崖曾经说:少年可以浪荡,你ng 可以潦草,但到了中年,对待朋友就不能敷衍了事。在这个世界上,如驹般快速流逝的地球上的每一个瞬间,都值得我们去珍惜,那些少数真挚的情谊,就是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意义,让快走变成了慢行,让轻飘转换成了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