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四,小年的最后一夜,微信群里热闹非凡,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询问春节聚会的具体时间。看来大家都渴望那年一度的团聚。这几位从小学到初中的老朋友,平时各忙各事,一年难得见面,只有在正月时分,我们才能相聚一次,这已成了一种习惯。记得初中毕业后,我们几个好友约定,每年正月初七去母校给班主任袁老师拜年,那个日子逐渐成为我们同学聚会的传统。但命运总是无常,那位恩师在2000年的冬天离我们而去。那一年春节,我们没有如期举行聚会。随后,我们决定将每年的地点固定在学智和永玲夫妇家,他们勤劳且住在城区,是我们的同班同学,因此被称作“媒人”。因此,每到正月初七前,就齐集学智永玲家,这成了我们的规矩。在十多次这样的聚会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去年那个正月六号。那天参加的人数比以往多了几位,有一个久未见面的老朋友小凤,让我心情格外愉快。尤其是艳萍,她20多年未曾踏足故乡,而今终于回来了。她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但因为读定点分配的大专,她去了新疆工作。尽管她和丈夫都是郴州人,但由于调动困难,她一直想回到家乡工作。“我刚买了房子,在郴州退休后就可以常住。”艳萍说,“那时候我们这些老同学就能经常见面了。” “为什么你不搬到东江呢?那样我们就是邻居了?”秀华开玩笑地说。她高中毕业后南下深圳,现在已经是公司中层管理人员。而巧丽,也跟着秀华一样,从东莞打工至今,一直没离开过那里。她把家留在东江,由丈夫照顾两个女儿,同时自己又独自上班。“我更喜欢上班,不愿意做家务,所以让他当家庭主男。”巧丽笑着解释。

每逢春节,我发现女生越来越占据主场,即使没有打牌,也是一场热闹的大戏!今年的活动更为丰富,因为大家聊天更多关注于家庭琐事和变化,却依然充满温馨。一天飞逝,对未来期待着,如果能像现在这样,无论年龄增加,都能继续交流、共进晚餐,那岂不是人生的大幸?我们期待着接下来的每一次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