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四,小年的最后一夜,微信群里热闹非凡,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询问春节聚会的具体时间。看来大家都期待着这一年一度的同学相聚。我虽上学时间有限,但有几个小学至初中时期的好友,一直保持联系至今。平时各忙各业,一年难得见面,只有在正月时,我们才能相聚一次,这已成老习惯。

记得初中毕业后,我们曾约定每年正月初七去母校拜访班主任袁老师,那个日子逐渐成为我们同学聚会的传统。但遗憾的是,9年后班主任因病辞世。那次我回忆起是2000年的寒冷冬季,我们那一年没有举行聚会。

之后,我们决定将每年的聚合地点固定在学智和永玲夫妇家。这对夫妇勤劳且贤惠,他们早在城区购置了房产,是我们同届的同学,因此有人开玩笑说我是他们之间的情人媒人。于是,每到正月初七前,我们便齐聚于此,形成了一种美好的传统。

十几次这样的聚会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去年正月初六的一次。那天更多的朋友加入了我们的团圆,比如小凤,她是我毕业后久未谋面的老友。在20多年的长河中再次重逢,不由得感到无比欢愉,尤其是艳萍,她从新疆工作回来,为我们带来了意外之喜。她是我从小一起长大的伙伴,却因为分配的大专读书去了新疆。

尽管她与丈夫都是郴州人,并且工资高,但她仍然渴望回到家乡工作,可惜调动困难。“我刚买了郴州的小窝,要退休后常住,”艳萍说,“那时候咱们这些老同学就能经常见面啦。” “怎么不直接搬到东江呢?那么我们就是邻居了?”秀华戏谑地说。

秀华曾是我们的校花,在深圳打工至今担任公司管理层。“这么多年漂泊,又想回乡却找不到项目,只好走马观花。”秀华说,她在东江买房,将来要回故土。而巧丽也类似,无论是在东莞打工还是把家安置于那里,与两个女儿留下,让自己独自上班,她解释道:“我更喜欢工作,而不是做家务,所以让丈夫当家庭主男。”

巧丽是我小学时代的座右铭,从普通员工干到现在管理人员,她能力出众只是身体越发肥胖,每次见面总被催促减肥但她坚持不了决心。一路风雨后的今天,我发现每逢春节,有越来越多女生参与进来,就像台上的三位女演员一样五六位甚至更多女性汇集,可以想象这场戏一定热闹非凡!

今年特别,因为大家都不玩牌游戏,而是聊聊彼此家的琐事、变化,这虽然显得有些琐碎,却充满温馨,使一天过得飞快!未来等我们老去,如果还能围坐谈心享用晚餐,那岂不是人生大幸?我们期待着接下来的一段岁月,再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