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刚从池子里泡澡结束,迎面上来一个身影,他不经意地伸出手,准备帮我搓背。我一抬头,惊喜之情油然而生,那是我的高中同学,我把即将脱口而出的“那就搓一下”的话咽了回去。他也认出了我:你什么时候回来的?你可是好几年没回来了吧?他脸上绽放的笑容仿佛带着故乡的温暖,我几乎能看到他高考前的模样。我的心中涌起了一丝尴尬,不知如何开口。倒不是赤身相遇让我感到不适愉快。记得我们还一起在河边裸泳嬉戏,彼此打闹,那些美好的记忆如今似乎更为清晰。我试图摆脱这份尴尬,用抽根烟聊聊作为缓解的手段。他犹豫片刻,然后跟随我到了一旁,我们的话题自然而然地回到学生时代的点点滴滴。缕缕烟雾在空气中游走,使眼前变得朦胧,但往昔却越发清晰沉浸于那些往事之中,我心里渐渐平和起来。不料他,却显得有些心神不宁,比起刚开始更加拘谨了两三根烟后,他拿出那个搓澡巾,看向我:“走,让你来帮忙。”这句话突然拉回现实,我一愣,不用啦,你忙你的下次再说吧。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丝淡淡失落。
回到家里,我心里总是不自在,真没想到会在浴池偶遇老朋友。不过,我还是庆幸自己及时化解了这种尴尬。当与几个老友聚集时,说起这件事,他们都埋怨道:“有什么大不了,这就是工作嘛,你倒好,把个生意给忽略了,还真是不够意思。”没想到,这成了我的过错,再想想确实是我内心职业偏见作祟。在碰到开设饭店的朋友们时,我们可以借着捧场为名,大快朵颐,无论结账否则,都心安理得。而有事需要帮助时,也从未吝啬,一副理直气壮请他们帮忙可为什么当初遇上当搓背工作者的老同学,就莫名其妙产生疑虑?
转眼又过了几日,我重返那家洗浴中心。那天入门后,便四处寻觅熟人他的身影,在为顾客提供服务时,他正低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我兴奋地拍拍他的肩膀:“下次轮到我!”他微笑着看向我,与我们旧日嬉戏常有的笑容如同重新唤醒。
这是一次享受最纯粹的搓背体验,并非因为技艺高超,而是在我们的交流中找到特别亲切的地方。他的谈吐比以往更加流畅,也没有刚才那样僵硬,对自己目前生活状态满足且幸福。这份知足常乐反而让人羡慕。在理论上来说,我的工作条件远胜于他物质生活丰厚,但却常陷入焦虑不安所困扰。
他的手劲强悍,如同自信的一种展现。在五块钱换取一次背部按摩后,我递上了十块钱:“不用找。”声音有些微妙,有一种内疚感。一提及老同学凭此谋生的情况,便感觉有点难以接受。谁知道,他紧握住那张票据的手像风中的树枝般颤抖,上眼眶紧闭,“你怎么这样?一点也不把我当兄弟看,是真的太无趣。”
听完这些话语之后,一股暖流涌进我的胸腔,当下意识被这些词汇包围的情绪波动逐渐平息下来,从此以后,每每听到这样的故事,都会深深思索——何谓真正意义上的“关照”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