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刚从池子里沐浴完毕,迎面走来一个身影,他邀请我让他为我洗背。我一抬头,惊喜之中发现是我的高中同学,我将要脱口而出的“那就由你来吧”话咽了回去。他也认出了我:何时归来的?你已经多年未曾踏足故乡的土地了吗?他的脸上绽放着与久违的校园同样亲切的微笑,我不禁想起了他当年的模样。我的心中涌现出几分尴尬,不知如何开口。并非赤裸相遇让我感到不安。记得在我们都穿上了高中的校服后,我们还会一起奔向河边,裸体游泳,在水中嬉戏打闹。那份尴尬,是因为我觉得不应该让我的同学为我服务。转身,我提议抽根烟,让我们好好聊聊,那是我摆脱困境的妙计。他犹豫了一下,然后跟随到旁边。我们的话题都围绕着我们的学生时代展开。烟雾缭绕,眼前朦胧,但往昔却越发清晰。我沉浸于那些回忆之中,心渐渐地变得温和起来。而他,却显得有些焦虑,比起刚才更显拘谨些。

两三根烟过后,他拿出搓澡巾看了一眼,说:“走,你帮忙搓给我吧。”这句话突然把我拉回现实,我愣住,不再拒绝:“没事儿,你忙你的去吧。”他的语气里夹杂着淡淡失落的情感。

回到家,我心里总觉不是滋味,一点没想到会在浴池偶遇老友。不过,我还是庆幸自己及时化解了这种尴尬。一段时间之后,与几个旧友聚集,我们谈论这件事,他们都埋怨说:“这有什么大不了!人家凭自己的双手挣钱,你倒好,还不关照朋友生意,这真是太不够意思!”然而,这反过来成了我的过错,再想想确实是我内心职业歧视作祟。在饭店里的朋友们可以无偿地帮助我们吃喝玩乐,但有需要帮忙的时候,也能毫无顾忌地求助,从而理直气壮。但为什么当老同学变成洗澡工人的时候,就让我产生疑惑?

又过了一段日子,我重返那家浴池洗澡。这次进去后,便四处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他正专注于为一位顾客提供服务,当看到我,他露出笑容,“回头再帮您搓一次。” 我欢快地拍拍他的肩膀,这是我享受最好的搓背体验,并非因为他的技艺精湛,而是在交流方面取得巨大进步,与往昔相比,更自然、更自信,对生活满意度高达百分之百。他那种知足常乐,让人羡慕万分。而且按理说我的工作条件比他丰富,无尽物质欲望可满足,可是却常常被不断的心灵空虚所困扰。

他的手劲儿强悍,让人感觉这是自信的一种表现,每次搓背五块钱,即使价格合理,但给予十块钱:“不要找零。”但语气有些微妙,因为每当想到这个老伙伴靠此谋生,就感到一种复杂的情感涌动。那抖动的手势,如同风中的树枝,那紧盯着我的目光,使得场面瞬间凝固,“怎么这样,看都不像个朋友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