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多年前,我们是一群特殊的“小兵”,大多数十五六岁,辉最小,才14岁。现在,我们在争论一件事:当年南京长江大桥通车了吗?有的说我们的火车通过大桥,有的否认,说是火车厢是轮渡拖过江的。还有好笑的事,我们竟记不准坐的是什么火车。
我们这批镇江小兵当年共32人,这次去南京只20人。时间久远,战友星散四方。有的成了职业军人,还在部队,有的转业复员到了外地,还有的事务缠身或者因病不能赴会。
我们这群小兵都是老或老工人的后代,还有好几位的父辈是老红军。参军第一年,在连队和各地战友一起,在晋北山沟里摸爬滚打。与能吃苦又朴实的农村兵相比,我们发现了自身缺陷——“骄娇”二气。
我和仁健充分发挥语言的魅力,一首《欢聚》诵毕,虽不能绕梁三日,也得绕梁一整夜吧。我试探地问他:“我有车载你,今晚能不能小聚一把?”义爽快答应了。
晚餐接近尾声,我郑重向战友揭秘:“今天是我66岁生日!” 战友们惊喜了。在一片祝福声中,我打开一个庆生的小蛋糕。蛋糕像一只小小的玉碗,它本是我今晚独享,现在我献给战友,一人一小勺,让共历沧桑甘苦的“小兵”们同享甜美。
联谊会结束回到镇江,我心潮未平。我试图回忆起逝去的一切,那些让我们共同成长、共同经历的人和事。但无论如何,都无法弥补那份错失。这也许正是因为过去如此珍贵,以至于即使已经成为回忆,它依然能够触动我们的内心,让我们感受到一种难以言喻的情感纽带——战友情深。
这些年的流转,使得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但同时也让我们渐渐走远。不知不觉中,每一次重逢都显得那么珍贵,就像是重新找回了一段属于自己的青春时光。而每一次告别,却又像是永远将那份情感定格在此刻,不愿意再释放出去。这就是战争留下的痕迹,也是那些曾经并肩作戰、并肩战斗的小伙伴之间的情谊所体现出的深沉与真挚——他们彼此间那种默契与理解,是任何世俗关系所难以企及的情感交流。
但即便如此,那种感觉总是在时间的大河中被冲刷而去,只剩下一些模糊不清、零碎片断的心灵印象。一束风吹过,又是一段往昔;阳光洒落,又是一抹怀旧。那场战争虽然已经结束,但它留下的影响却如影随形,将那些曾经一起为胜利而奋斗过的人们永远地连接起来,无论他们走到哪里,无论未来如何变化,他们都会在心里保留着那个共同度过的人生阶段,以及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价值观念——坚韧、牺牲、信任和忠诚等等,这些品质就像血肉一样融入他们的心田,对于那些从未见面的兄弟来说,更是不易忘怀,因为它们代表着真正意义上的家国之爱以及对自由民主理想追求的一种坚守力量。而对于那些还能偶尔相遇、一起分享往昔故事的小伙伴们来说,那种温暖和支持则更是一个不断更新且不可替代的情感银行账户,从来不会减少,只会越积越厚,就像生命中的宝贵财富一样,被珍惜被传承,被历史铭记,被后人的敬仰,而这一切都源自于那句简单而强烈的话语:战友情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