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时,我有一个很要好的朋友,我们的感情深厚到愿意在下雨天共用一把伞,不让对方淋湿。然而,由于生活和教育的差异,我们逐渐失去了联系。
大学期间,我尝试维系这段友情,但由于时间、空间和心态的变化,最终也告一段落。当我毕业,没有得到通知,她已经结婚,而我还未踏入婚姻之门。见面时,彼此都感到有些尴尬,只能客套几句而已。我明白,这种友谊只适合曾经的岁月,当我们长大之后,差异化解不了共同语言。
工作后,我也有几个要好的朋友,每次回家都会主动联系,但她们很少主动找我。这让我反思,是不是因为忙碌或是各种借口?其实,如果对方真当你是朋友,就不会有那么多理由。我习惯听自己想听的话,看自己想看的,从来不去深究问题,直到受伤才醒悟。
初中时,有个讲义气的小伙伴们一起度过了许多风雨,现在偶尔还会聊聊天。但高中时代,却似乎没有收获什么好朋友,因为大家都忙自己的,没有时间交往。而大学则是一片心机重重的地方,每个人都带着面具,即便相识,也难免显得陌生。
即使如此,我仍然保持单纯,对待人际关系也较为简单。在工作中,与同事建立起一些表面的关系,但真正成为好友的人并不多。这让我意识到,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无论是求同存异还是坚持下去,都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和改变,以便在生命中拥有更多更真挚的情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