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华少

做了第一季《中国好声音》之后,有一次我去青岛参加一个活动,《新周刊》执行总编封新城老师对我说:“真没想到,在《中国好声音》里面,你居然可以野蛮生长到现在这个样子!”说实话,我也觉得有点儿不可思议。

一开始接手《中国好声音》,我是有心理准备的。这个节目清晰地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导师选学员,第二个阶段是学员对战。在第一阶段,主持人无非是客串而已,只有熬到了第二阶段,才会正式登上舞台,表现机会很少不说,我甚至连个“主场”的机会都没有。上海,可不比杭州的温和熟悉,里里外外充满洋气,自然是精致挑剔。放下大上海不说,人也不熟。这份感觉就像李白在《侠客行》中所写:“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我在直奔上海的路上,就忽然有了点儿这样的感怀。但到了现场,我就傻眼了,这种感觉更像是形影相吊、孑然一身。

没办法,只能既来之则安之。我可是专业主持人,就是靠这个吃饭的,不得给浙江卫视丢脸。那时候最强烈的感觉就是什么都不顺手,就连麦克风好像都没有我们浙江卫视那么好的用,更别说什么舞台和灯光了。

除了这些,还有一点让我心情低落,那就是我的每集节目要出镜几个小时,但最终只有二十几个镜头,每个镜头都不超过20秒!这让我感到非常沮丧,因为尽管付出了很多努力,却似乎没有得到任何回报。

但是我坚信自己不能小看自己,无论公众多么小看我、嘲讽我,我至少要得到业内的承认——华少是一个专业的主持人。我硬着头皮撑!

转折在第三集出现了。在前两集中播出后,我们决定增加广告环节,这样就有了一段新的经历。当时念广告被很多人模仿传播,从策划本身而言,我们达到甚至超过预期效果,这确实值得高兴。而从那以后,一项新的内容被加进我的工作,那就是念广告。不论走到哪里,都可能让他们要求你念上一段。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或许这正是我这一路上的成长体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