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从事教育工作,你可以不喜欢周杰伦,但是你却不能不知道周杰伦。因为你的学生一定都知道他。这位有着沉默外表、家世平凡的歌手,用他的音乐席卷了整个华语地区,成为流行乐坛的一颗耀眼巨星。他在流行乐坛引领了“中国风”,甚至在某种程度上带动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复兴。
“每个年轻人至少听过10首他的歌曲,对于中国内地来说,他应该是继邓丽君后普及率最高的歌手。”在一次颁奖典礼上,司仪如是说。
穿过巨星耀眼的光环,我们看到一个职业发展优秀的人。周杰伦身上到底有什么过人之处?又有什么可以运用到我们自己的职业发展上?
成绩平平的他,专注自己的音乐天赋。
周杰伦1979年1月18日于台北出生。爸爸是生物老师,妈妈是美术老师。在小的时候,他对音乐就有着独特的敏感,有时候一边看电视,一边戴上墨镜学高凌风唱歌。当母亲发现他对音乐有天赋,她毫不犹豫地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为他买了一架钢琴。那一年,他才4岁。
虽然是教师之子,但周杰伦学习成绩并不理想。在学校里,那个红颜色的成绩栏比蓝颜色多很多,只能用“对音乐有天分的人,好像数学都不太好”来安慰自己。他英语老师甚至认为他存在学习障碍。在高中联考时,他还仅仅考出了100多分,当时淡江中学第一届音乐班招生时,这个机会让他的梦想得以实现。
高中期间,他能够学习和演奏乐器,让他的音乐才能得到认可。同学们回忆,那时候这个沉默而深情的小伙子弹钢琴唱歌或打篮球,都迷住了无数女孩子,即便父母离异,也未能阻挡住这股旋律与生命力的冲击力。他回忆说:“12岁到16岁是我最开心的时候,我把我的心灵寄托在那些旋律中。”
周杰伦曾经在高中时代选择读书籍中的专业课程,这是一个重要的心理转变过程。一方面,在那个充满竞争激烈、社交网络发达、信息爆炸时代,被定义为“教育资源”的环境中,每个人都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道路;另一方面,这也是一次自我探索和成长的心灵历程——通过不断尝试不同的角色和身份去寻找自我真实的声音,并将这些声音传递给世界。这就是为什么,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在学校还是生活中,与人沟通交流所体现出的理解力与同理心都是至关重要,因为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彼此,从而建立起更加稳固的人际关系网络,以及更强大的社会支持系统。
当年的困境并没有阻止他追求梦想,而是在餐厅做侍应生的日子里继续坚持这一点。尽管成绩差,但没有让他放弃追求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情——那就是music.
1997年9月的一个偶然机会改变了他的命运。当时主持人吴宗宪注意到了一个隐藏能力的小伙子,并决定帮这个隐藏才华者打开大门。但实际情况远非简单,而是一个关于认真态度与坚韧信念之间微妙联系的问题:对于吴宗宪来说,最吸引人的不是即刻表现出来的大才华,而是一种持续不断、无条件投入于工作上的认真态度。而对于面临挫折但依然保持决心并且努力前进的小伙子来说,最宝贵的是这种不屈不挠的心态,它成了通往成功之路上的桥梁,将原本可能被视作失败或是不成功的情况转化为新开始、新机遇、新挑战,是一种力量,可以超越时间空间,让过去成为未来的一部分,使每一步走向更接近完美,不断提升自身潜力,同时也是自我价值实现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之一。这一点对于任何希望成就自己的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且具有启发性的教训,因此值得我们深思熟虑并将其融入我们的生活和工作之中,以期达到最佳状态,为自己创造更多可能性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