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太长,要素多 抓不准

材料太短,要素少 找不到思辨

想起木心的话“生活是时时刻刻不知道如何是好”

考场上思考时间短,必须快准狠做出决策

先抓材料核心词 ,再从对立面抓隐含条件

以复附全命题作文为例

《论生逢其时》

审题:

抓类型 :观点类 思辨类

抓对象:生逢其时

抓内涵:生下来遇到了好时候,可以一展抱负

抓隐含:生不逢时

抓思辨:

(1)没有生在好时候,也可以凭借自身努力一展抱负

(2)生在好时候,也可能会因为各种原因无法施展抱负

思路梳理

材料

名言引:查尔斯·狄更斯“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事例引:西南联大的学生们在日寇入侵、国土沦丧的危亡关头,在物质极度贫乏困苦的年代,依旧能滋养出极度丰腴的精神力量与爱国情怀。

现象引:生于资讯丰富、交通便捷、生活便利 的当下,仍有人抱怨:生不逢时

2.析材料:如何理解生逢其时❓

(1)从字面意思上说,它强调了宏大的时代对渺小的个体有巨大的影响(或推动或阻碍)。

(2)从深层理解,是否生逢于时,取决于自我价值和时代需求的契合度

(3)从积极的角度,每个人都“生逢其时”

(4)个体被时代影响,同时也影响时代,时代是我们共同造就的,个体和时代相互成全,共生共发展

3.生逢其时的意义❓

(1)于个体而言,给个体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和养料,时势造英雄,使个体获得更大进步,发挥才能,施展抱负。

(2)于社会而言,生逢其时使群体形成一种积极昂扬,互相促进之风,推动社会创新发展。

4.思辨:生逢其时就一定能有所成就吗❓

(1)时代只是外因,有所成就归根结底看内因,如果懒惰,不愿努力,依然无法取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如刘禅、秦二世)。

(2)成功不仅依靠天时和人和,还需要每个时代特定的有利条件,及时抓住机会才能有所成就,目标不明确或犹豫不决也难有所成就。

5.生不逢时就一定不能有所成就吗❓

(1)如果自暴自弃,不愿积极地破除时代的桎梏,寻求发展,就难有成就。

(2)乱世也能出英雄,未定的局势包含更多机遇,如果抓住机遇,扬长避短,实现创新和突破,依然有机会取得成就(俞敏洪在新赛道上取得新成绩)。

(3)生不逢时时,可以养精蓄锐,为更好地时代做准备

6.如何做❓

(1)积极抓住机遇,把握天时

(2)充分调动能动性,讲究人和

(3)理性看待时代对个体的影响,作为时代的一分子,为促成更好的时代而努力。

思维导图

素材整理

生不逢时

陈之昂 周瑜 祥子 小福子虎妞《午夜巴黎》的主人公 李煜 岳飞 陆游 辛弃疾 布鲁诺 伽利略 西帕索斯

生逢其时

拿破仑 曹操 哥伦布乔布斯 马云 生 牛顿 诸葛亮

阿基米德 维萨留斯 哥白尼

范文1. 论生逢其时

我们置身于时间的洪流之中,个体生命所存在的那个“时代”,不过是沧海之一粟。然而,它也足以左右更为渺小的我们的人生轨迹:时代的每一朵浪花,都可以将生逢其时者送向潮头之巅峰,或是将生不逢时者拍入沙滩之深处,由此引发了人们的种种感慨。

为何不同的人们会不约而同地因时代而感慨系之?也许是因为我们过于渺小,以致没有人能够抵抗时代的千钧之力,每个时代赋予人们不同的机遇,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价值体系,正如一条长河中有清澈潺湲的溪流,有奔腾澎湃的激流,也有泥沙俱下的浊流一般,在不同的水域中出生成长的我们免不了沾染上其独特的气息,它无时无刻不在浸润着我们的身心。然而眼前的水流看了一辈子,我们就如不知朝暮的蜉蝣一般,根本无法想象也许数米之后这条河流就会呈现出的崭新面貌。可以说,时代在塑造着我们的同时也在禁锢着我们,其对于人的影响之大,引发了不约而同的感慨。然而,既然身处同一时代,受着同一时代的浸染,为何人与人的人生道路大相径庭,感慨亦有逢不逢时抑或随时之别呢?因为我们身上除了时代为我们加上的群体性的滤镜,更有自由身而来的独特性的本色。虽然总体上遵循社会与时代的大价值体系,在细微处的价值取向却因人而异;每个时代所需的能力,所给予的机遇等等同样如此,有人恰好赶上了时代的潮流,站上潮头;有人不慎跌入时代的漩涡,沉入谷底;也有人随着时代平稳的水流,安分一生,每一个选择,每一次际遇,都会导向不同的人生道路,引发不同的感慨。那么是否我们就只能顺应时代之力量,任凭他将我们送向或低谷?如果我们的价值观与时代有所出入,“生逢其时”的潮头并非我们心之所向,“安分随时”的平庸亦不能满足我们的志向,就只能陷入生不逢时之哀叹?其实并非如此。除了时代特点与自我固有的特质,“我”的主观能动性亦是描绘不同人生道路的重要因素。生逢其时,站上潮头的人,往往是抓住了时代的机遇,为之付出相应的努力;安分随时,也是在以心体察时代,才有了“知其白,守其黑”的觉悟。即使不幸处于生不逢时的谷底,我与这时代的格格不入或许正是进步的表现:今日我们埋下的当前时代的泥沙,其中也许正隐藏着后人发掘出的黄金,这也可以说是某种意义上的“生逢其时”了。无论是否生逢其时,我们总要走出不同的人生道路。即使时代的巨浪再怎么凶猛,善加把握,付出努力,我们都可以在逢时、随时、不逢时的境遇下发出独特的光彩。

2. 论生逢其时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在同一个时代,有人感叹生不逢时、命运弄人,也有人深觉生逢其时、时不我待,由此引申出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也引发人们对于“生逢其时”的思考与感悟。

诚然,狭义上的“生逢其时”似乎是生不逢时的反义词,意在阐明自己天生就生在最好的时代,站在百米跑道的终点线上。然而,任何一个时代其实都具有蓬勃热切的积极面和痛苦黑暗的消极面。“生逢其时”不能只局限在狭义层面的释义,而应于更广阔的层面相连接——它取决于人的自由意志和群体的精神面貌,每个时代都能促进希望的拔节生长与梦想的竞相绽放,每个人都遇到了他的时代。每个人生活的特定时代显然无法被改变,而任何时代都会存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的机遇与挑战也是历史既定的规律,但个体仍能选择以何种精神面貌去遇到他的时代,去解读他的生活。苏轼屡次遭贬,困苦不堪,生不逢时,却依然豁达澄澈、坦然自若,“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西南联大的学生们在日寇入侵、国土沦丧的危亡关头,在物质极度贫乏困苦的年代依旧能滋养出极度丰腴的精神力量与爱国情怀;反观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当今,许多严峻的问题已经消除,呈现出总体飞速发展、繁荣富强的国家和社会,却依然有人怨声载道,认为外部环境未能给予自身“生逢其时”的成长途径。可见,论是否生逢其时,除去外部因素,最重要的关乎个体的内心。外部世界能够提供或曲折或平坦的成长环境,但只有内心的驱动力才能决定个体如何认识世界,进而塑造人生的样态。史铁生曾有言:“命定的局限尽可永在,但不屈的灵魂却不可须臾或缺”。若始终感叹生不逢时,以消极、悲观的姿态生活,那么便完全抛弃了自身的主体意识和生命的强健力量,将态度的怠惰、能力的局限全然归因于外部世界。这是一场盛大的精神逃亡,对个体的成长无所助益,进而容易造成群体构筑消极的情感共同体。面对时代的两面性,我们应发挥涌动的生命热情,以积极又冷静的姿态面对生活,以勇气克服困难,付诸生命实践;并将个人置身时代,抓住机遇铸造成长之路,从而发展自我、创造自我,获得成长的深度和生命的厚度。更重要的是,究其本质,人们为何会产生“生不逢时”和“生逢其时”的思考,是因为个体身处时代和他息息相关——人们把感情、前途、个体价值甚至个人命运都寄托于此。无论是积极进取还是安于现状,甚至懒惰抱怨,人们的心中始终存在着向上向善,追寻更好的自我的期许。这是人性的共性,是人类珍贵的“共同的容颜”。

因此,不必过度苛责随波逐流或消极处事的人,这仅仅是同一时代的不同人生道路。然而,不畏艰难、激流勇进、乘势而上的精神始终应被赞扬和推崇:它不仅能正向作用于个人、社会、时代,更能给予人以希望——

任何时代都是最好的时代,每个人都生逢其时。

3. 论生逢其时

“时代”二字所意味的不单单只是社会背景,它所代表的是那一个时间段中各种事物的集合。而作为某一时代中的一小部分,人无疑会受到时代的影响,甚至支配。光明的时代自然为人们所向往,黑暗的时代也为人们所唾弃。但有些时候即使处于同一时代。有的人感叹生不逢时,只愿安分随时,也有人认为,生逢其时,时不我待。不同的看法引发了这样一个思考。究竟何为“生逢其时”,是生于所谓黄金时代,还是另有深意?

时代是一个大背景,我们生活在一个时代当中,也属于这个时代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我们必然受时代的影响。我们的行为举止,言谈等等能够折射出这一时代的影子,但这不意味着时代就是我们的全部。我们可以有或是必然会有领先于时代的思维或想法。尽管对于一个时代而言,我们是很渺小,但我们必须澄清:我们不是时代的奴隶,而是时代的主人。

作为时代的主人,我们受到时代所给予我们的便利,同时也带领时代向前发展。处于黄金时代,我们有更多的条件去发展自己,推动文明;而处于黑暗时代,我们也可以通过自身努力改变现状,引领时代走向光明,以体现自我价值。无论处于何种时代,我们都有展现自己生命意义的方式,所谓生不逢时,也只不过是逃避现实的借口罢了。

因此,生逢其时,绝不只是指生于黄金时代。它的意义在于我们与时代的联系,以及我们是否为时代的发展做的什么。历史上不乏这种例子,司马迁忍辱负重,最终完成《史记》,先烈付出鲜血,最终迎来民族解放... 我们置于时代,需要有的不是对是否“生逢其时”的思考,而是需要有无论面对什么可以自信地说出”生逢其时,时不我待”的勇气。

正是一份又一份这样的勇气,加强了我们与时代之间的联系,我们开始将自己的命运与时代的结合起来。在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过程中,促进时代的发展。

同样,我们也需要对所处的时代有充分认识,客观理性的看待时代的问题与存在的机遇。解决问题,抓住机遇,以推动时代的发展。

我们无法决定自己会生于哪个时代,但我们可以改变时代。所谓黄金时代,便是当下,那么,既然“生逢其时”,何不“时不我待”呢?

4. 论生逢其时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时代。孔子的木车摇摇晃晃地碾过礼崩乐坏,流血漂橹的春秋战国;“滕王高阁临江诸,佩玉鸣环罢歌舞”是昌盛的唐王朝的缩影;“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一声长啸是近代仁人志士力挽风起云涌的狂澜,而现在则是奔赴小康社会,展个人鸿鹄之志与中国梦的大好时光。

生活时代的不同,也影响着生活在特定时代中的人的作为。而我认为“生逢其时”是客观外在的“天时地利”,不会因自己的主观意志而动,因此更重要是无论生活在哪个时代,我们都要认清自己所背负的使命,步步坚定,让我们成就更好的时代。

有人生逢其时却未能有所作为。孔子评价他们是“邦有道而穷,则耻焉”。的确,有了良好的客观条件却未能抓住,是自身的懒惰,是不愿意背负生命之重,最终越来越轻,倒在别人扶不起的地方。

有人生不逢时,因而自暴自弃,穷途而哭。他们或抱以躺平的姿态,或以竹林七贤式的放荡,成了晋黑暗社会的对立面。然而对时代本身的抱怨或许只是蚍蜉撼树,并不能最终改善自己的命运。

有人则希望找到一种平衡,生逢其时则大施拳脚,生不逢时则避居首阳山。孔子也赞成这种“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一直是无数安分随时的人的向往。

我想生逢其时好比如鱼得水,在好的时代条件下成就更好的自我是每一个人都应抓住的机会。而我更想说那些生不逢时却仍怀有“逢生其时”的赤子之心的人。

孔子本认为自己应生在周代,但却偏偏遇到了诸侯纷争,礼崩乐坏。但他却没有被时代同化,或是放弃抵抗,“道不行,乘桴浮于海”。恢复周礼的理想是那木车的。杜甫遭遇了“幼子饥且卒”和安史之乱,已全然无李白的豪放之风。他想逢“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之时”,无奈遇“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之世。但他从不感觉苍白无力,而是化对众生的悲悯为动力,步履弥坚。林觉民的时代“无时不可死”。在暴雨腥风中,他愿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让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

理想并不是在生逢其时才能独有,在生不逢时,经历了否定之否定之后,才能检验理想是否坚定。有些人虽然在他们所生活的时代中没有生逢其时,但他们的理想与抱负将照亮后世,使后代无数的人生逢其时,他们不止属于一个时代,而是属于千秋万代。

反观当下,我们生活在信息发达,生活节奏不断加速的时代,人与时代的碰撞从来没有如此迅猛如此易变过。生逢其时的我们,更加要明白自己的需求,明白时代的需求。

不要等着好的时代来成就我们,而要让我们来成就更好的时代。我们无需再为“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而无助。生逢其时,我们如大鹏展翅扶摇而上;生不逢时,我们更要坚定不移,不以自己的价值坐标瞄定,而怀揣赤子之心,于一代一代人努力中扭转整个时代。

5. 论生逢其时

“人们被抛入澄明之境”,生活在特定时代中,人们的人生道路各不相同,或是慨叹生不逢时,“独怆然而涕下”地悲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或是安分随时,顺其自然;但也有人能深感生逢其时,时不我待。

人们本无法选择被抛入哪个时代,在时代的宏大变化中,人们的力量渺小微弱。虽说总有一些幸运的人们发现自己的才能与时代所需相匹配,果真生逢其时。但是,普通人往往如同时代的浮萍漫无目的地漂浮。

好在“生逢其时”不仅仅是一种客观事实,还可以指一种基于信念的主观体验。所以人们可以选择始终怀着“生逢其时”的信念,积极地面对未来生活。也许此时时代的光芒并未照耀人们的当下生活,在平淡自然的生命中,人们依然怀着“天生我材必有用”的积极态度,努力探索未知生活的可能性。有时“生逢其时”的“时”并不是自然降临的,而是人们不甘平庸,挖掘时代所需而获得的。

更进一层,虽实际未逢其时,甚至被时代抛弃,但仍葆有“生逢其时”的信念活在特定时代,这一精神更难能可贵。人从来不应作为祭品而牺牲于现实状况。在许多人受制于压迫的不自由命运的时代,史怀泽感叹“我能作为一个自由人有所作为,在从事物质劳动的同时,还有从事精神领域活动的可能性。” 如若不将”生逢其时“的表现仅局限于名利等物质上的成功,而是拓展至精神,价值和灵魂的完善,那么无论时代如何,人们能始终感觉”生逢其时“,如西西弗斯般在推着石头的过程中,感受到人生价值的幸福。

在这种情况下,“生逢其时”更多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不仅在内心中感到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是表达对生命的尊重。不因暂时的不幸而堕落,这是对于自己生命最基本的尊重,让生命在时代中积极地延展,即使“浮生一日,蜉蝣一世”,也让生命积极完整,完成个体自我和在时代中的价值。反观当下,人们只因一些生命暂时的不顺,便以“生不逢时”的理由躺平放弃生命的进取,便也失去在自己生命时代本身中“生逢其时”的可能。

当然,我们又要注意,人们努力紧贴时代,渴望“生逢其时”,并不一定能在时代变化中,依旧永远“生逢其时”。倘若人们一味顺从迎合时代,而失去自己本真状态,丧失自己天然的优势,人们不仅无法确保“生逢其时”,更丧失未来逢时的可能性。“文帝好文而臣好武,景帝好老而臣尚少,陛下好少而臣已老”,三世不遇的原因正是受时代所挟持,而在时代的变化中迷失了方向。

清醒地认识到自我的本心与时代的需求,将二者协调,在所有的时代都可以“生逢其时”。把握最好的时代,实现个人和时代的价值,是一种幸福的期许;将最坏的时代变为属于自己的最好的时代,给予生命基本的尊重,实现个体的完善,是“生逢其时”的注解,也是每一个人的课题。

6. 论生逢其时

每个人身上都有其时代的烙印,但并非人人的思想、才能都契合时代的潮流,而是被时代裹挟或反对。因此,“生逢其时”是个体与时代的双向奔赴,而超前的“生不逢时”者,也可通过努力引领时代的未来。

所谓“生逢其时”,本质上是个体与时代的共同作用:时代主导了个体的三观,个体的能力匹配时代的需求。然而,多数情况下,时代对个体的作用力远大于个体对时代的反作用,从而很大程度上影响其人生道路。所以,除了本就“生逢其时”的小部分人外,大部分个体都选择“安分随时”以主动使自身“生逢其时”。

无论是主动亦或被动的“生逢其时”,其实都是建立在时势的普遍作用这一基础上。吕不韦认为公子异人“奇货可居”,不只因为他是龙困浅滩的诸侯之子,更是因为他身后是四世明君、有问鼎之势的强秦;这是个体向时代的迎合。陈胜、吴广率先举起义旗,根本原因不是其个体的独特性,而是其境遇和诉求是“天下苦秦久矣”的缩影;这是时代对个体的选择。这种共同作用以不同形式发生,其间出现的不同人生道路交织,最终又构成了时代的图景。

诚然,“生逢其时”对个体和时代都有益处。对个体而言,时势造英雄,借助时代大势有助于个体的自我实现,乃至社会的繁荣、发展。而对时代而言,每个个体对时代的适应或顺应都是在减少时代前行的阻力。由此,人类文明有如江河,奔流不息。

但是,也应警惕“生逢其时”中时代对个体的局限与遮蔽。当个体与时代高度一致,时代的发展即是个体的发展,可时代的局限也成为个体的局限。世间三大悲剧:性格,命运,时代。《红楼梦》中,薛宝钗行止“随分从时”,几乎是书中背景下女性规范的化身,到头来也落得个“金钗雪里埋”的悲情退场。

自然,世间还有少数真正的“生不逢时”者。时代象征仿佛一把,每个人都是一只锁,但不真的“万能”,它打不开木门闩抑或电子锁。尼采在著作中高呼:“我的时代还没有到来,有的人死后方生。”尼采反对工业时代对个性、虔诚和思想的遮蔽,这使他的文字充满“生不逢时”的孤独和戏谑。但我们知道,尼采思想的影响力自其身后绵延至今,这何尝不是时代为他转身?“我当然不会试图摘月,我要月亮奔我而来。”

由此,我们明白,“生逢其时”是个体的幸运,但“生不逢时”则可以转化为时代的福祉。“梦想家只能在月光下找到自己的路,他的惩罚是第一个看见黎明。”这是一条“光荣的荆棘路”,帮助时代突破其局限和枷锁,撬动大于时代的作用力,引领人类文明的革新,这如何不是一种“生逢其时”?

如此说来,“生逢其时”可以是一种天赋,而更是一种选择。在以多元和发展为特征的当代,无论生逢其时、安分随时或生不逢时,都可以是生命绽放、社会前行的姿态,都可以是人类的伟大与荣光。

更多进步,一起加油 ,多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