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4年,任正非出生于贵州省安顺地区镇宁县的一个贫困山区小村庄。他的祖籍是浙江浦江县。据《我的父亲母亲》记载,任正非的爷爷是一个做火腿的大师傅,而他爸爸的兄弟姊妹都没有读过书。由于爷爷的良心发现,也由于爸爸的执着要求,爸爸才读了书。
任母虽然只有高中文化程度,但是受丈夫影响,通过自修,当上了中学教员。在那个知识分子家庭中,对知识的重视和追求,是任正非一生第一个决定性因素。他凭借其才智和能力,完全可以在养猪行业获得成功,也可以成为一个能工巧匠,但是对知识的追求,使他进入了一个技术密集型行业。
19岁时,任正非带着父母的重望考上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并入重庆大学)。还差一年毕业的时候,“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父亲被关进了牛棚,任正 非回到老家看望父母,父亲让他快回学校去。临走,他叮嘱:“记住知识就是力量,不要随大流。”
回到重庆后,他硬是不为所动,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自学完。他结交了一些西安交大的老师,这些老师经常给他一些油印的书看。他另外还把樊映川的大数学习题集从头到尾做了两遍,并且学习了一些逻辑、哲学。他自学了三门外语,当时已能阅读大学课本。
33岁参加全国科学大会时,对知识和技术有多方面深刻认识。当时参与一项代号为011军事通讯系统工程,在那里提出要重视高科技作用,被选为军方代表参加北京全国科学大会。这段经历也体现出了他上进好学,有多项技术发明创造,并且两次填补国家空白。
1992年,在经济形势不佳的情况下,他孤注一掷投入C&C08机研发。这背后不仅是形势所迫,更体现出了对技术无限信仰。在《华为基本法》的起草和讨论中,他提出了“知本主义”,即依靠自己的内在优势来发展,即使是在资本不足的情况下,也要依靠自身优势来积累资本。
2000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三位,其个人财产估计达5亿美元。此外,他还曾荣膺网民评选“2003年中国IT十大上升人物”,并以11亿人民币位居福布斯全球富豪榜273名。
2005年,被《时代周刊》全球“建设者与巨子”100名排行榜中列出,以其领导下的华为正在复制当年的思科、爱立信等电信巨头们国际化扩张之路,并成为这些企业最危险竞争者的身份。而美国《新闻周刊》则认为,无论如何创始人任 正非保持低调,但华为已经与世界领先电讯业巨头站在同一水平线开展竞争,而且它常常能够赢得更多网络运营业务。
至今,由于他的努力与坚持,一手创办的小微企业已经成长为了全球领先下一代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在国际化与自主创新方面取得傲人的成绩,其中包括拥有超过14,000件专利申请,以及48%的人员从事研发工作。此外,还因为其关于企业危机管理理论及实践而产生广泛影响,如他的文章《华為の冬天》(中文译作:華為的大寒)被许多企业特别是IT界作为企业危机管理范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