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为公司的创立之初,任正非就已经展现出了他对知识和技术的渴望。1944年,他出生在贵州的一个贫困山区,但他的家庭背景却是知识分子,这对他日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任正非的爷爷是一位做火腿的大师傅,而他的父亲虽然没有读过书,却因为妻子的鼓励,最终自修成了一名中学教员。

随着年龄的增长,任正非开始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他19岁时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并且即将毕业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继续学习,他通过自学掌握了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等先进知识。在一次偶然机会下,他结识了一些西安交大的老师,他们给予了他大量油印书籍,让他从中学习。

33岁时,任正非参加全国科学大会,对于科技和创新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在军队期间,他参与了一项代号为011的军事通讯系统工程,并因其多项技术发明创造而被选为军方代表参加全国科学大会。这段经历极大地激发了他的热情,使他决定投身于高科技领域。

1992年,当房地产热和股票热席卷中国市场时,任正非却选择孤注一掷投入C&C08机研发。他不仅不受外界波动影响,而且对于股票和泡沫持有强烈反感。这一切都显示出,他内心深处对知识、技术以及真才实学的尊重。

在《华为基本法》的起草过程中,任正非提出了“知本主义”的概念,即依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技术优势来积累资本。这一理念对于民营企业尤其重要,因为它们往往面临资金、资源和技术缺乏的问题。任正非总结道:“华为在创业时期,没有资本,只有知本,华為的資本是靠知本積累起來。”这种观念至今仍具有指导意义,对于进入资金密集型产业来说,是一种冒险,更是一种奇迹般成功的心态体现。

2000年,被美国《福布斯》杂志评选为中国50富豪第3位,其个人财产估计达5亿美元。2003年荣膺网民评选“2003年中国IT十大上升人物”。经过不断努力与挑战,在国际化与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卓越成绩,如今已成为全球领先下一代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然而,不论是在商场还是生活中,任正 非始终保持低调,一直拒绝接受媒体关注。他避开喧嚣,用文章引导公众,与教育员工保持共鸣,同时也能被广大公众所接受。大巧若拙、攻藏兼备,是他的风格,也是华为成功的一部分。此外,由于坚守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不流俗、不平庸,即使面对巨大的压力与挑战,也从未动摇过一步。而这一切,都让人肃然起敬,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关于如何用智慧去面对世界,以及如何用勇气去超越自我的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