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石屹:挑战成就人生,选择多大的人生奋斗故事
文/杨洁凤
选择对了,方向对了,那就成了。上世纪80年代,当国家的观念发生巨变时,潘石屹在廊坊石油部管道局的“铁饭碗”中感到时代正在快速发展,他自己则被淘汰的命运所迫。
于是,他决定放弃一切,将所有家当变卖,并离开那份稳定的工作。他梦想着去深圳,但由于缺乏特区通行证,只能通过旁门进出。在一次不寻常的冒险中,他与一个陌生人一起钻过一道铁丝网,就站在了深圳边缘。这个仅仅是两张网之间的城市,对于潘石屹来说,却如同两个世界。
随后他跟随公司老板来到海南,在那里成为了一名砖厂厂长。那时候海南环境恶劣,一些同伴都返回内地。但潘石屹坚持下来直至南方谈话,这次谈话加速了海南改革开放的步伐。
在合伙炒房期间,他们面临着资金短缺的问题,但最终成功拿到了北京一家集团公司500万利息高达20%的情况下获得五五分润。这些钱不仅改变了他的生活,也帮助他的父亲得以平反,一家人过上了温饱日子。
在开发现代城项目时,潘石屹发现常住人口15万、暂住人口50万的情况,让他意识到潜在风险。他和其他合伙人决定转向别的地方寻找投资机会,最终他们注册成立了北京万通实业有限公司,并申请怀柔的一个定向募投项目,即后来的万通新世界广场。这次项目让他们几位合伙人都发财,但也引发了一系列冲突和分歧,最终导致他单干。
尽管创业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困难,比如与妻子华尔街背景下的经营理念产生分歧,但潘石屹始终相信现代城概念,并将其与SOHO企业文化紧密相连。他研究北京整个城市格局,将解放前后的布局进行对比,看好并开发了一块原本脏乱差的地皮,并利用按揭机遇提升消费者的购买力,最终使SOHO中国成为了中国建筑行业的一枝独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