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偶像而努力的名人:华为公司总裁任正非简介
1944年,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的一个贫困山区,小村庄里出生了一个将要改变命运的人——任正非。他的家族虽然不富裕,但却有着深厚的知识分子文化。父母坚持让他读书,即使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也没有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19岁时,任正非考入重庆建筑工程学院(现重庆大学),但“文化大革命”爆发前,他还未毕业就被迫回家。父亲叮嘱他:“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这句话成为了他一生的座右铭。
回到学校后,任正非凭借自学能力,在枪林弹雨中坚持学习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和自动控制等专业知识。他结交了一些西安交大的老师,从他们那里获得了油印书籍,并自学三门外语。在军队服役期间,他参与了011军事通讯系统工程,对高科技产生了深刻认识。
33岁时,被选为代表参加全国科学大会,这是他对技术钻研的一次重要展示。此后的生活轨迹与众不同。他从部队转业,先是在南油工作,再开过电子公司,最终在1987年创办了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与其他企业不同的是,他始终保持着低调,不愿意接受媒体关注。
1992年,在房地产热和股票热之际,任正非孤注一掷投入C&C08机的研发。这次决策不仅显示出他对技术的信仰,也预示着华为未来走向电信行业。而《华为基本法》中的“保证按销售额的10%拨付研发经费,有必要且可能时还将加大拨付比例”则体现出了他的以技术立身理想,以及民营企业资本积累过程中的艰辛与挑战。
2005年,被《时代周刊》评选为全球“建设者与巨子”,2006年美国《新闻周刊》认为华为已成为国际几大电信巨头北方电讯、朗讯科技、阿尔卡特、思科系统同级竞争者之一,其在国际化与自主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至今,华为已经成为世界领先的下一代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其员工中48%从事研发工作,并申请专利超过14000件。
尽管如此,任正非始终保持谦逊和低调,一直避开媒体聚光灯,只通过文章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教益。他是一位对于观念而战斗的人,一位能够把引导公众与教育员工巧妙结合起来的大师。在黑暗中默默无闻地推进,每天长达15-20小时工作,是他们内心尊严的一种体现,是他们精神力量的一种展现。在这个物品背后的故事里,我们看到了一个为了偶像而努力奋斗的人——任正非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