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金鹏:北大到哈佛的知识之旅,追寻梦想与坚守信念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每个人都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如何保持信念,坚持自己的道路,是成功的关键。安金鹏的故事不仅是关于聪明才智和刻苦努力,更是关于品德操守和做人的原则。
1997年8月,《天津日报》刊登了一篇名为《金鹏展翅》的报道,这篇文章让许多人感动。这位来自贫寒家庭的孩子,靠吃方便面渣、穿补了又补衣服的努力,最终赢得了第38届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的金牌。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并于1997年9月成为北京大学数学研究院的一名学生。
尽管受到赞扬、赞助以及五花八门传闻的影响,但安金鹏始终没有放弃独立学习。他在北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又被哈佛大学导师精心安排前往美国深造攻读博士后。
一个从天津奋斗出来的人,是怎样飞向哈佛这个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他经历了什么?
通过超强自控能力和学习精神,他在短短几年内完成本科、硕士乃至博士学业。在北大,他只用3年时间就拿到了本科学历,再用2年时间获得硕士毕业证,然后是在4年的时间里完成了博士课程。
进入大学生活,每个莘莘学子的眼前都是新世界。但校园中也存在浮躁、虚伪和懒惰等不良风气,要实现最优化学习发展,必须回答无形考卷。学生们需自觉地投身于学习,不像高考那样紧张焦虑,而是需要有更多主观意识去掌握自己的人生节奏。
对于同学送来的武侠小说或言情小说,安金鹏摇头推开,每天更勤奋地攀登数学高峰。他的家被称作“津门首驿”,离北京不远,但他很少回家,只在春节期间短暂停留。而他的弟弟16岁时曾因为哥哥要返校而泪水涟涟,不愿意分开。
很多读者寄来希望他能成为华罗庚或陈景润那样的数学巨匠,但安金鹏说:“那都是很遥远的事,是我奋斗的目标。”为了达成这一宏伟目标,他决定扎实打好基础,因此总是在一天当两天用,无论谁打扰他的学习,都会直截了当地拒绝。
付出总会有回报,在第一学期末考试中,他以满分成绩排列全班第一;紧接着申请参加大二课程考试,也是一次满分;再次申请参加大三课内容考试虽然报名期已过,但他还是顺利通过。他还英语六级并且四年的数学主课全部以满分结业。此外,他不仅完成了数学系全部课程,还完善了物理系本科及研究生课程,因为这些卓越表现,被免试录取至哈佛,并获得全额奖学金邀请继续深造工作。
从农村娃一夜间成为全国知名人物,面对诸多干扰与请求,他仍能排除一切干扰埋头于书籍。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依据《天津日报》的报道拍摄了一档专访播出后,这位农家小院走出的孩子一下子成了全家的象征性人物。一夜之间收到的来信如雪片般飞来,有200多封,让他无法应接甚至拆阅每一封;电话也不断响起,有关切有人询问学习状态,有要求建立联系等等。他不得不离开宿舍寻找宁静之处阅读研讨论文,或是在校园石凳上沉思思考,以避免那些无法抗拒的人际交流所带来的干扰与压力。
然而面对那些登门采访者的请求,以及一些莫名其妙议论,如有的朋友担心他的压力太大导致傻子,有些人传言神经出了毛病,现在住院治疗……这些谣言让他的父母感到不安,他们亲自去了北大的地方学校看望儿子。当他们返回时,他们的心情更加复杂,因为他们知道自己的儿子已经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的人,可以处理这些事情,而不是依赖父母或者别人的帮助。在这样的背景下,他们开始接受现实,并理解自己儿子的选择,即使有些传言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一定程度的心理阴影,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应该相信它们,而应该相信自己的孩子能够正确判断事物并作出合理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