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下幸之助,日本著名跨国公司“松下电器”的创始人,被誉为“经营之神”。他以“事业部”、“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等日本企业管理制度闻名。少年时代的松下仅受过4年小学教育,曾经在大阪当学徒。1918年,他23岁时,在大坂建立了“松下电气器具制作所”,并推出了多项先进产品,如配线器具、炮弹形电池灯、无故障收音机等。
七年的时间里,松下的收入稳步上升,最终成为日本收入最高的人。他连续十年收入排名前两位,有六年居第二位,直到1989年的逝世前夕,其遗产达15亿美元以上。他的谦和与倾听他人意见的哲学,让他成为了一个传奇人物。
自1918年成立以来,通过提供商品服务,“为了使人们生活变得更加丰富、舒适,并对世界文化发展作出贡献”,松下公司一直坚持着其经营理念。在全球230多家公司和250,000余名员工的支持下,它已成为一家综合型的大型电子企业,并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活动。
自1978年访问松下电器后,该公司开始在中国投资,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紧密相连,从电子材料到零部件,从产品到整机,再到工业机器,他们共进行了160多项技术合作项目,并建立了53家合资独资企业(其中包括7家上海公司),总投资近15亿美元。
1894年出生于日本和歌山县,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1910年代,他进入大阪电灯公司担任内线见习生;1915年代结婚;1922年代推行生产与员工教育并进构想;1935年代将公司改组为股份有限制;1943-1946年代因协助战争被革职,但之后复职并继续领导着这个庞大的帝国。
1957-1961年代,他逐渐放权,将自己的位置交给其他人才,以顾问身份继续影响着这座巨人的脚步。1973-1980年代,他参与慈善事业,将50亿日元捐赠给各级行政单位,还创立财团法人“松下政经塾”。
他的故事中充满了智慧与勇气,每一次挑战都让我们能够窥视更深层次的事实。他说:“首先要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而那些未被记载的小小插曲,也是这段伟大历史的一部分,如神田三郎悲剧,以及关于如何正确地面对市场,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从招聘神田三郎失败再转向第三个先生聪明绝顶却最终遭遇失败,我们可以看到成功背后的策略,而不是简单的勤奋或聪明。在那个广岛的人群中,那些看似平凡但实际上充满智慧的小决定,是如何改变命运的。这一切,都汇聚成了一个奇妙又令人敬佩的人物—— 松下的幸之助。而他的故事,却也提醒我们,即便是最伟大的英雄,也会有自己不可预测的情绪波动和决策过程。这就是悬念启程——探索那隐藏在历史表面的真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