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每一个字都像是在诉说着历史的深刻与人性的复杂。
在他看来,明朝那些王八蛋皇帝和流氓建立的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黑暗、血腥、残酷的王朝之一。在这些朝代里,皇帝往往不能杀大臣,也不能打大臣,更不用说有修养的皇帝了。相比之下,宋朝虽然其GDP占当时世界80%,但钱都被底下的官员控制了,不在国家手中,这样的结果注定了它无法长久。
马超给蜀国皇帝上书,他要求对孟德进行惩罚,因为孟德曾经杀死了马超全家百余口。但是,如果他直接这样说,那么证明自己没有文化,因此必须用更加委婉的话语来表达自己的愤怒和不满。
科举制从隋炀帝开始,一直持续到1905年光绪三十一年才废止。这一千多年的卷子已经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知识分子的学习习惯,所以现在学生做卷子做得脑袋大,其实这背后的原因可以追溯到隋朝的时候被摆了一道。
明经科只是填空题,而子曰什么时候习之,你就填一个学而就完了。但是明经好考,所以考上之后也做不了大官。而进士则特别不好考,它需要诗词曲赋以及时务策,都要写得头头是道,这对于国家的大政方针都是有所指示,比如该不该开奥运,你还得写一篇论文去回答这个问题。
袁腾飞还讲述了一段关于兼并土地的问题。他提到了有的电视剧中描述汉朝的人民会捧出茶来,即使春秋战国时代也是如此,但实际上那样的场景并不真实。那时候应该喝酒,而不是茶,那种饮茶的情况是在唐朝才开始普及的。
谈到科技方面,他提到了美国航空母舰能够进入波斯湾,而中国造船业如果能达到这样的水平,那将是一个巨大的成就。如果今天中国船只想要进入波斯湾,它们可能会卡住,就像停在北海公园一样困难。因此,对于历史上的某些事件,我们不得不谨慎地评价它们是否具有现实意义。
袁腾飞还评论过一些电视剧中的服饰问题,比如《孝庄皇后》中的一位角色戴着耳环,这让人觉得像是歌星那么华丽。而且,在清朝-era, 王爷们几乎不会戴这样的装饰品,以为他们穿的是戏服或者现代人的衣服而已。
此外,他也谈到了语言差异的问题,比如汉字是一种单音节语言,每个字只有一个音,但是日语却是一串连续的声音,如(wataxi),如果你把它翻译成中文就是“瓦塔西”。物理和化学等专业术语,在日本也有专门的词汇,用中文来说显得很别扭。所以,有些愤青甚至想创造一种新的词汇来替代这些专业术语,以便更好地沟通彼此之间的事情。
最后,他强调了一点:缺乏尚武精神意味着没有勇气,没有战斗力,没有能力保护自己和家人。这一点在古代尤为重要,因为那个时候社会危机四伏,只有真正懂得使用武力的才能保障自己的安全,并且能够维护家庭荣誉。如果没有这种精神,只能任由敌人随意欺凌,无疑是不智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