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岁起步的小汤圆大师:亿万身家背后的辛勤创业故事

一、第一颗速冻汤圆

在许多人选择安享晚年的时候,三全食品的创始人陈却选择了大胆地踏上创业之路。尽管他当时担任医院副院长,但家庭经济负担仍然很重,因此他决定走上商海。

陈最初用1.5万元作为初始资金开设“三全冷饮部”,销售软质冰淇淋生意火爆。但随着竞争者的增加,利润逐渐下降,他开始寻找新的商机。一次到哈尔滨的旅行让他受到启发——将饺子放入户外冰冻,那为什么不能做同样的处理于汤圆呢?

通过不断的研究和尝试,陈最终成功研发出中国第一颗速冻汤圆,并命名为“凌汤圆”。为了推广产品,他不惧拒绝,亲自蹬着三轮车到郑州各大商场现场煮给顾客品尝。

二、蹬三轮开拓市场

面对初期失败和持续的挫折,陈并未气馁。他坚信只要有一次成功,就值得一切。凭借这种坚持,不懈努力,“凌汤圆”逐渐进入了郑州各大商场,最终成为这些商场的稳定供应商。随后,他扩展业务至北京、西安、上海等城市建立了销售网络。

生产能力也要与市场需求相匹配。陈亲手买来无缝钢板、铁皮和压缩机,为自己组建了一条速冻生产线仅一年时间内日产量就达到了30吨。此后,他不断丰富产品种类,将水饺、包子和馒头等新产品加入产品线,使其成为“速冻食品专家”。

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在2008年三全食品在深交所成功上市,而2013年时他的身价达到165亿,让他荣登“河南首富”的宝座。这并不意味着他的脚步停歇。

三、高科技转型

随着互联网+概念的兴起,一些传统企业开始采纳这一趋势,而陈先生也不例外。在2014年之前,他们推出了“三全鲜食”APP,这使得消费者可以通过手机下单,然后在指定时间领取盒饭,无需等待或排队。这项创新得益于他们强大的中央厨房系统,可以批量生产标准午餐然后通过冷链运输分送至各个盒饭机处。

目前,“三全鲜食”已经覆盖北京和上海,并计划未来扩展至杭州、苏州以及天津等城市。“搞什么事都要专注,以小博大,不要贪大求洋,不要好高骛远。”这就是陈先生致力于稳健发展的一种心态,以及他取得辉煌成就的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