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反思:从电池大王到汽车大王,我的韧性与狂想成就了比亚迪的传奇
文/清如
【人物名片】我,王传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总裁。
1995年,我下海创业,7年后成为中国第一的充电电池制造商;2003年进军汽车行业,6年后登上中国首富的宝座。这是我创造的传奇。我身上的那种韧劲和狂性,成就了营收千亿的制造王国。
一、下海创业
我是真正的草根出身,父母撒手人寰,我哥哥挑起家庭重担,我们经济拮据。这些苦难磨砺了我的坚韧意志,我努力读书,最终考上了中南矿冶学院。大学期间,一心扑到学业上,为日后的创业打下坚实基础。
九十年代,大哥大红极一时,我判断未来电池行业大有可为,便决定下海创业。在原料上,与供应商共同制定方案,将国产钴品质提高,以代替昂贵进口钴;在生产上,我坚持自主研发,将所有工序进行拆解,每一道工序都由人工完成。这让我在技术上的痴狂和对品质执着,让比亚迪电池迅速占领市场。2003年,比亚迪成为了国内第一、全球第二大的手机电池制造商。但我不满足于此,有一个惊人的决定——进军汽车行业。
二、汽车狂人
要造车消息很快遭到了嘲笑和质疑,但我不为所动,“我干这件事是坚定不移的。”万事开头难,只因缺乏经验,我交了不少学费。我曾请日本企业开模具却被砸掉损失巨资,这些经历并没有阻止我。我深入专研,在2007年三项突破“涡轮增压、双离合变速、缸内直喷”,比亚迪一下子挤进民营汽车前三强。不管初期受到“山寨”争议,我继续专研。短短4年,就在汽车行业占据领先地位,即使吸引了“股神”巴菲特的目光,也未能阻止我的决心。而且在2009年的300亿身价问鼎中国首富证明了一切。
三、企业管理
作为比亚迪掌舵者,有着过人的胆识和谋略,每个重大决策都是由我拍板,“我的决策有98%以上都是正确的吧。”实行简单明了垂直管理,让研发中心和市场部直接受控制避免信息传达失误,即非复印式管理。“如果意见一层层地下达,就像一张第五次被复印纸,由原来的意思大相径庭。”
对于生产工艺,对于改造项目,对于设计细节,都会亲自查看精益求精。而用人方面,则是我一直追求的一点,那就是重用大学生自己培养工程师。他认为,对于工程师,要使其产生文化认同才能充分发挥他们主观能动性。
现在,比亚迪2017财报显示,比亚迪2017营业收入高达1059.15亿元,而今正朝着更宏伟目标奔跑:2025实现万亿元营收。
来源:南财专访 比亚迪之父王传福:低调中国首富超越比亞帝成為動力電池“獨角獅”,解密寧德時代之父曾毓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