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隆:世界500强中的“杀猪匠”,一生专注于精益生产,致力于提升肉类加工效率。文/清如
【人物名片】万隆,双汇集团董事长。
万隆所信奉的价值观是:一生只做一件事情。他这辈子最喜欢的事情就是“杀猪,把猪杀好”。
让肉联厂转亏为盈
从部队退伍后,万隆进入年年亏损的漯河肉联厂,“资产不过468万,亏损却有580万。”上世纪80年代初,猪肉价格上涨,老厂长马上储备1500吨猪肉,准备春节卖个高价。然而,万隆却认为,“如果不及时外销,春节后猪肉价格将大跌”。果然,他的建议被采纳了,他们立刻将猪肉抛售,并在4天内赚取了50万元。这次行动使得他成为了厂里的英雄。
此后,他从一个办事员开始节节高升,最终成为新的厂长。当时,这家企业关系户众多,但整天光说不干。然而,不管这些情况如何发展,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目标:“怎样把企业搞活,让800名职工有活干、有工资发”。
他大胆进行改革,将实施“三打破”策略。首先,是打破工资结构;其次,是打破铁饭碗;最后,是打破铁交椅。在他的努力下,这家曾经亏损千元的大型国营企业,在一年内就实现了转亏为盈,并创造出10万元的利润。
之后,他瞄准中苏关系恢复正常化的时机,将投资分割成批量输出1000吨冷鲜牛羊等动物性食品到前苏联市场,使这一项目成功实现全年的5亿元销售额,为公司带来了1600万元现金流入。
双汇火腿肠的逆袭
1992年,当苏联解体导致出口路线被堵住而很多国家陷入困境时,万隆早已准备好了应对措施。他发现发达国家消费者对烤制品和其他加工食品需求巨大,而中国则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他募集资金并引进十条火腿肠生产线,从而建立起亚洲最大规模的一站式工业园区,以屠宰、加工、包装和生物工程为核心环节。此举标志着双汇集团迈向新篇章。
1992年2月,一支由土豆皮制作而成的第一批“双汇”牌火腿肠问世。不过,当时洛阳春都火腿肠占据市场领先地位,而双汇面临着激烈竞争。不过,就在这个时候,其主要竞争对手错误地决定扩展其业务范围至非传统领域,如服装业等。而随着时间推移,其产品质量下降,同时品牌知名度也逐渐减弱,而同期,由土鸡蛋皮制作而成且以90%以上纯净水煮熟后的第二代产品迅速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最终成为市场上的龙头老大之一,即著称之“王中王”。
2011年,“瘦肉精”事件给公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超过121亿美元,但即便如此,也没有动摇他的决心。他召开新闻发布会,对公众表示歉意,并承诺加强源头控制,不再购买散户养殖的小牛羊,以及进行全面检验以确保食品安全。此举赢得了一些人士对于公司重建信任感,从而帮助公司走出了低谷并重新回到正轨经营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