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洁凤
选择对了,方向对了,那就成了。
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经历了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就在这一时期,潘石屹在廊坊石油部管道局工作,他却对“铁饭碗”感到不满。时代在发展,他觉得自己迟早会被淘汰。
于是,潘石屹决定离开。他卖掉所有家当,只身前往深圳。但那时深圳还没有特区通行证,所以他不得不花钱绕过一道铁丝网来到另一个世界——深圳。这里比北方更热,更污染,但也充满了机遇和挑战。
1989年,潘石屹随公司老板来到了海南,在那里他成为了一名砖厂的厂长。在那个环境恶劣、人烟稀少的地方,他坚持下来直到南方谈话,这次谈话为海南带来了改革和发展的新气象。
合伙炒房
在这个新的时代背景下,潘石屹与朋友们共同创立了海南农业高科技联合开发总公司。当初他们缺乏资金,但通过努力,最终获得了北京一家集团公司的大笔投资,并以五五分润方式回馈给合作伙伴。这段经历让他们受益匪浅,也成为了后来的成功之源。
在这期间,潘石屿的心中最感激的人是他的父亲,因为他的帮助,使得整个家族得以改善生活条件。而且,这段经历也为未来将要发生的事情奠定了基础,让潜心于事业的人能有所作为,即使是在困难重重的情况下也不放弃自己的梦想。
接着,一系列事件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物如何不断地寻找机会,而不是逃避风险。无论是在西北老家还是回到北京,每一次尝试都是一次学习,一次进步。一位来自中国农村的小伙子,不断地探索着商业世界的奥秘,最终发现真理——选对项目,就等于选择多大的挑战,从而成就多大的人生价值观念开始显现出来。
然而,与客户打心理战,每来一个客户就涨一次价,这种策略有效地提升了销售额。在这个过程中,他意识到了海口两个数字:常住人口15万,对外开放人口50万。这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性,使得 潘石屿及合伙人意识到风险并采取措施进行项目投资,以此来分散风险,并最终取得成功,他们注册成立北京万通实业有限公司,并申请怀柔的一个定向募投项目,即后来的万通新世界广场,这个项目为几位合伙人带来了巨额财富。
面临家庭冲突与企业经营上的不同意见,与妻子华尔街投资银行教育背景下的不同观点导致两人几乎离婚,但经过深思熟虑之后,他们认识到现代城概念及其重要性,以及房地产开发需要考虑的地段和时机。此外,他们研究出发点是解放前后的布局比较,有一块原二锅头酒厂的地皮,被认为又脏又臭但 潺认为可以解决问题,“关键要看时间”。
最后,在银行按揭这个潜力市场上,他们找到建行行长,以存款担保,为客户提供按揭服务,让购买力的扩大成为可能。此举引领现代城创新理念得到认可,同时强化材料与结构上的创新,让顾客既形式上认可SOHO,又实质上接受其优越性。随着现代城出售完毕,其重要的是未来的服务质量:“一个有生命力的机构、公司,不仅要看产品质量,而最缺的是服务意识与服务质量。”
正如他一直梦想做“中国建筑师走廊”,即使已成为亿万富翁,也仍然致力于用实际行动去实现这一愿望:“我想在长城脚下,一平方公里都是参天大树,让最好的中国建筑师去设计成不同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