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计划从20岁开始,创立自己的公司;30岁时,我赚到了足够的钱用于投资;40岁那年,我选择了一个关键行业,并专注于这个行业中取得领导地位;50岁的时候,我实现了梦想,让公司收入超过100亿美元;60岁,我将接力棒交给下一代退休。我的人生一直按照既定的计划前行。

我在30年前成立了软银公司,当时我几乎一无所有,只有一个成功的愿景。我想要成为日本乃至全球最成功的人,用新技术为人们带来新的生活方式。我希望通过电脑和后来的互联网实现这一愿景。

30年过去了,我们现在雇佣两万多名员工,收入达260亿美元,有几百家互联网公司,而我不断地实现着我的梦想。在我们转向高速宽带业务之前,我们曾经是亏损的。我们要改变网络基础设施,使得网民可以以更低的成本享受更高的速度。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场巨大的挑战,因为我们的竞争对手是国家垄断电信巨头NTT,而我们只是一个小公司。然而,我们不仅活下来,还赢得了极高利润。

十年前,我们的互联网和电信业务只占总收入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收入来自软件分销、杂志出版等。但现在,我们已经彻底变革,一切都围绕着互联网和电信业务展开,这一切都为我们带来了丰硕成果。

回顾我的人生,重要的是精神:帮助社会、帮助人们,这会给我们带来最好的结果。而且,要有一个愿景——与电脑和互联网连在一起,它们将成为强有力的工具帮助人们。我如何去成功?如何实现愿景?如何贯彻精神?这都是非常具体明确的事项。

回到19岁的时候,那是我决定做出选择的时候。那时候,我写了一张清单,上面列出了25个理想,其中包括我想要建立什么样的公司。那之后,我就把力量灌输到哪些地方去呢?一旦有目标,就全心全意去追求它——就是软银。每个人都可以制订这样的清单,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愿景,但你决定好就一定要全心全意去做,因为这并不容易。

成功不是几年的努力所能完成,而需要多年的坚持,所以我建议大家准备好自己的清单,为自己的人生规划,然后全心全意做出决策。当有人提出新点子时,他们常说:“这个点子不错,但是….”但是我不同,虽然风险大,但这是我的风格,不按部就班,是为了改变世界、改变生活方式而设定的宏伟目标,再倒推到今天,从远处看待,以此作为指导原则,不断调整方向,不断创新。

即使拥有大的梦想,也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我先从电脑行业的小领域开始,但始终保持一点:即便是个很小的地方,只要能成为第一,就是满足。你只要成为第一,人们就会需要你。不管是在很小的一个市场或领域,都不要犹豫,然后再加上微小领域中的第一,你会变得不可忽视。一旦确定目标,就要快速行动,比如两年前收购沃达丰日本,在众人的质疑声中,却获得了大量新用户数量增长,最终证明其正确性。

未来10年的两个目标分别是:让软银成为世界上排名第一的移动互联网企业,以及亚洲排名第一的互联网企业。我相信未来移动互联网将比电脑时代的大,因此收购移动运营商。手机技术进步迅速,其速度增长375倍屏幕分辨率提升24倍。此外,即使在全球其他地区,也会出现类似趋势,如日本当前正在发展新的技术环境,与美国早期的情况相似。这就是我们的商业模式,与沃伦·巴菲特先生一样,将现金流用于投资,从而获得回报,同时也进行自身运营以保证现金流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