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大众眼中,他们同为天赋异禀的“钢琴王子”,但只要稍稍了解二人,就会发现他们从性格经历到演奏风格都十分迥异。郎朗的表演澎湃,几近癫狂;而李云迪则十分内敛阴柔,这也正切合了两人的性格,一个像火一个像水,恰似古龙笔下的小鱼儿与花无缺。
郎朗的江湖生涯潇洒自在,如鱼得水;李云迪则处处谨慎自重,攀登之路仍然艰难。2010年是肖邦诞辰200周年,肖邦的祖国波兰决定,把最高艺术奖授予一位中国钢琴天才,他就是以善弹肖邦闻名全球、被称为“浪漫派钢琴大师人”的李云迪。
提到李云迪,我们很自然地会联想起另一位同样被西方推崇的东方钢琴天才少年郎朗。同样都是中国人,都在国际钢琴大赛上摘得过桂冠,都与唱片业巨头德意志唱片公司(DG)签约。乍一看,他们就像是一对出生后即被拆散的双胞胎,成名之路相似却又不同,如今的境遇更是迥然不同。
天才都从少年出
李云迪和郎朗基本上都是80年代席卷中国的“钢琴热”的产物。从电视到古典音乐,“文化大”的结束激发了中国人对所有西方事物的兴趣。郎朗学习用的钢琴是中国产的,他14岁即赢得第六届柴可夫斯基国际青少年音乐比赛第一名,并且随后成为世界知名乐坛上的焦点。他十三岁即在柴可夫断基青年音乐家比赛中获奖,他在亚洲乃至全世界音乐生涯从此开始。而李云迪则是在7岁那年学完手风琴后再学钢琴,这也是跟着家人离开四川家乡,一直生活到了经济特区深圳的地方条件让他有机会走向艺术道路,如果没有这些机缘,也许他不会走上这条路来。
1999年17岁时,在芝加哥拉文尼亚音乐节明星演奏会上,与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演奏柴科夫斯基《第一钢协曲》开场前,那位著名艺术大师斯特恩介绍说:“你们将从这位年轻男孩身上听到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果然,当最后一个音符播放完毕,全体观众起立欢呼。当夜凌晨2点左右,在长达五个小时后的音乐会之后,有一次半夜两点半还要返回舞台,以记忆脱谱弹奏第二首《歌德堡变奏曲》,这个传奇故事传开后他的事业如火箭一般冲向高空。
对于那些认为两人命运相同的人来说,不妨深入了解一下他们各自的情况。在不断追求卓越的人们心中,每个人所面临的问题、选择和努力都具有独特性。如果你只关注表面的成功或失败,你可能会觉得他们只是两个平行线,但如果你愿意去探索每个人的故事,你将发现每个人的旅程都是独一无二且充满挑战性的。你可能需要多一点耐心和洞察力去理解这一点,但当你真正认识到这一点时,你就会发现真实的情感比任何虚构的情节都要丰富多彩。这不仅适用于我们今天讨论的人物,还适用于我们生命中的每一个人,无论你的名字叫什么,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而不是简单地模仿别人的脚步或者寻找捷径。
当然,即便如此,对于那些想要快速获得成功并迅速进入公众视野的人来说,没有捷径可以避免付出辛勤汗水。但对于那些享受过程、沉浸于自己的爱好以及不断探索自身潜力的个人而言,不必急于求成,因为时间总是在流逝,而经验和知识往往伴随着时间一起积累,最终能够帮助你达到那个既精确又不可预测的地标——你的梦想目标。在这个过程中,请不要忘记享受旅行本身,因为它就是目的,是一切冒险值得追求的一部分。不管结果如何,它都会给你的生活带来意义,让你的灵魂得到满足,使你的存在变得更加完整和珍贵。这正是我希望通过写作传达给大家的一个信息:无论我们的未来看起来如何,只要我们保持开放的心态、勇气以及对未来的渴望,我们就可以创造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而不仅仅是模仿他人的轨迹或盲目追逐外界评价所定义的大众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