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多年前的“给大学生的七封信”到如今的创新工场,李开复正通过不同的平台、凭借其导师气质影响着很多青年人。随着创新工场的创立,李开复通过这一新的平台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导师”价值,并经常在微博上分享自己对于创业的感想。

李开复认为,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是模式创新、细节创新、品牌创新和跨领域结合。对于成功和兴趣的关系,他表示,兴趣可以最大化生产力和影响力,兴趣驱动的工作会带给来工作的渴望、意志、专注、自信和正面态度,并最终带来成功。

以下为李开复微博语录整理:

看到“IPO不审行不行?”的讨论,其实这是个伪命题。1)重点是公司上市过程中的披露要完整、精确、透明,2)如果没做到,上市公司、券商、审计单位、律师事务所都要担负责任。3)如果股民不够成熟,也许审可以保护股民利益,但是审的目的是保护股民、质疑有问题的公司,而不是滥用选择权或墨守成规。

去年谈读博士对创新工场影响的话:1)系主任鼓励我深耕细分领域目标世界第一。在此基础上,我们也鼓励创业者实现目标;2)系里让学生根据兴趣选博导,这样培养学生自信。在这点上,我们也提供了项目让毕业生加入;3)导师给我论文巨大支持帮助。这一点我们同样提供平台助创业者。

一个创业者请我给他五句话:1)判断未来趋势顺势而为昌盛逆势而亡;2)最重要成本是机会成本;3)关键在执行魔鬼藏于细节;4】专注你的用户,一切都会接踵而来;5】简约聚焦学会说不。

今天与传统中小企业家谈论如何进行模式变革:首先,要理解不同行业间存在差异性并以此作为核心竞争力,然后建立起独特且高效的事物管理系统,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从而提升企业整体竞争力。此外,还需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快速变化的人才市场需求,同时积极寻找合作伙伴与资源,以扩大业务范围并增强市场地位。

关于风险投资的问题讨论:“虽然每一项投资都有潜在风险,但直至现在为止,我所参与过的一些项目失败率相对较低。我曾多次访问Y-Combinator,他们强调了行业判断精准产品指导以及Leanstartup等方法。但是在我们的案例中,有几个显著之处,如资金投入较大团队一次性把产品做好全方位服务及拥有基金。”

对于毕业生高科技创业建议:首先,最好远离毕业前就开始实习,因为即使你没有选择正确,你仍然能学到东西。而当你准备进入职场时,如果想学习更多关于商业运作方面的事情,最好直接加入一家正在进行实际操作的地方,比如是一家初创企业或是一个大的公司。但记住,不管怎样,都不能忽视后台可扩张性的重要性,因为这将决定是否能够处理快速增长带来的挑战。

在瑞士与一些超级富豪及他们关系经理交流中国风险投资情况时,我们发现欧洲人逐渐相信中国概念并愿意投资,但同时仍旧担心听说的贪污契约精神等问题。而亚洲人则长期相信这个概念并考虑加码,而中国本土则倾向于只关注自身传统行业回报并不太关心国外风投的情况,只希望分得一点钱去国外生活。

8.,9.,10.,11.,12.,13.,14.,15,,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