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克伯格:从校园CEO到全球富翁的传奇之旅,Facebook的上市引领科技潮流
在Facebook申请首次公开募股(IPO)的消息一经公布,就如同激起了千古江山的波澜。作为硅谷领军者,Facebook在投资人眼中的火爆程度,让人不禁回顾五年前那场Google(谷歌)的风云变幻,其上市将是近十年来美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扎克伯格,这位27岁的哈佛辍学青年,又一次成为焦点。他的一头棕色卷发、蓝色眼睛、常戴运动装扮,他被朋友形容为“机器人”,他自嘲说无论是在公众面前还是与朋友相处,“都是一样的奇怪”。这位创始人如何在短短八年的时间内塑造了Facebook这个神话?这家公司未来路途又将如何展开?
2012年2月2日,Facebook向美国证券监管机构提交IPO申请,预计估值介于750亿至1000亿美元,将进行50亿美元规模首次公开发行。这一举措将使其成为迄今美国互联网企业中最大规模的上市交易之一。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1年Facebook收入37.1亿美元,其中运营利润17.5亿美元,净利润10亿美元。扎克伯格持有5.338亿股股票,即28.4%的股份,与1000亿美元估值计算,他的人民币资产超过284亿元,在《福布斯》杂志排名第九,使他超越了拉里·佩吉和塞尔吉·布林两位Google联合创始人的财富。
市场分析指出,由于用户增长迅速,并且广告收入不断攀升,加之其影响力跨越多个国家和地区,所以预测到2015年底时,有望达到5250万注册用户。在此基础上,他们预计到2015年的营收可能达18.6亿元,其中广告收入占比大约为60%,即可达10.16亿元。
尽管如此,一些评论家提出了疑问:“如果公司已经从私募投资者那里得到了23亿美元,那么为什么还需要进行IPO?”扎克伯格曾解释,上市是为了兑现对员工和投资者的承诺。而实际操作结果显示,即使未必真正需要资金支持,但通过上市也能实现巨大的财富分配给员工以及风险投资者的目标。
除了员工外,还有数百名风险资本家也将因持有期权而获得巨额收益。此外,如李嘉诚等知名股东,也会因为自己的早期投入而获得显著增值。他们或许并不急切地想要出售这些股票,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股份带来的潜在价值则不可小觑。
对于这一事件,一些专家认为,它反映了一种现象:即便某个公司已然成功并且不再需要更多资金,它仍然可能选择进行IPO,以满足法律规定或者让更广泛范围内的人士能够参与其中,从而实现自身价值最大化。在这样的背景下,不难理解为什么这么多个人——包括但不限于那些直接参与过它早期融资或拥有大量期权的人——对这个决定感到兴奋,因为它代表着一个新的机会链条,被连接起来的是人们之间,以及世界间互动关系网络构建的大门正在逐步敞开,而这正是扎克伯格所追求的一种社会使命,让世界变得更加开放和联系紧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