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复:兴趣驱动成功,创新不限于技术,成为中国感动十大人物中的闪光星球。从多年前的“给大学生的七封信”到如今的创新工场,李开复正通过不同的平台、凭借其导师气质影响着很多青年人。随着创新工场的创立,李开复通过这一新的平台继续发挥着自己的“导师”价值,并经常在微博上分享自己对于创业的感想。
李开复认为,创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更是模式创新、细节创新、品牌创新和跨领域结合。对于成功和兴趣的关系,他表示,兴趣可以最大化生产力和影响力,兴趣驱动的工作会带给来工作的渴望、意志、专注、自信和正面态度,并最终带来成功。
以下为李开复微博语录整理:
看到“IPO不审行不行?”的讨论,其实这是个伪命题。
去年谈读博士对创新工场影响的视频:
一个创业者请我给他五句话:
今天和传统中小企业家谈创新:
创新工场成立时,我曾数次拜访Y-Combinator,我认为它精髓在于专家精确行业判断与细腻产品指导。
关于毕业生高科技创业,我建议不要主导创业,只能参加创业公司,最好远在毕业前就寻找创业公司实习机会,因为也许创业并不适合你或你想象那样。
在瑞士和一些超级富豪他们关系经理谈中国风险投资:
外国媒体问我中国科技公司可能走向国际吗?我的回答很难,就像美国公司进中国碰到的问题一样,但是有三个案例值得关注,都可能得到成功。
给创业者的建议:重视用户体验,不要过于复杂;跟踪调查用户行为,不断优化体验;核心团队特别重要;充分用平台推广,但避免与平台竞争。
给平台几点建议:划定界限;帮助开发者赚钱;在不损害用户利益的情况下做到最极致开放;提早预警政策变化或开始竞争前,有耐心,不宜短期收益评估平台提供完善辅导帮助。
11 对天使投资错误认知:有些认为做天使都是做善事,其实最好的天使失败率很低且长期回报非常好。不容易取代的是价值,如知识、人脉等,而不是钱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