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廿四,小年的最后一夜,微信群里热闹非凡,同学们迫不及待地询问春节聚会的具体时间。看来大家都渴望那年一度的团圆。尽管我上学时间有限,但有几个从小学到初中的基友,一直保持着深厚的情谊。平时各忙各业,只有正月时,我们才能相聚一次,这已成为习惯。
记得初中毕业时,我们几个好友决定每年正月初七去母校拜年给班主任袁老师。这份美好的传统一直持续了9年,直到2000年的冬天,班主任因病辞世。那一年我们没有举行聚会。但后来,我们决定将每年的聚会地点定在学智和永玲夫妇家,他们是我们的同班同学,也是我的媒人。
十多年来,每逢正月初七前,我都会回到学智永玲家与朋友们相聚。那次最难忘的是去年正月初六,当天来的朋友比往常多,有一个久违的老朋友小凤。我印象最深刻的还有那个远在新疆工作、多年未归的艳萍,她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
艳萍是我小学和初中的伙伴,从小一起长大。她考上了中专当老师,而我却选择了读大专后前往新疆工作。尽管她工资高且丈夫也是郴州人,但她仍希望回到家乡工作,可惜调动困难。“我刚买了郴州房子,准备退休后常住,”艳萍说,“等那时候我们可以经常见面。” “你怎么不选东江呢?这样我们不是邻居吗?”秀华故作生气地说。
秀华曾是我们的校花,现在做到了公司中层管理人员。她在外漂泊多年,不愿回家,因为找不到合适的事业。而巧丽则是在东莞打工,将家安置于东江,让丈夫留守照顾两个女儿自己独自上班。“因为我讨厌做家务,更喜欢上班,所以让他当家庭主男吧。”巧丽笑着解释。
巧丽是我同桌,从普通员工成长为企业管理人员,她能力出众但爱吃而懒惰。一连串年度同学聚会,我发现女生越来越多成了主要角色,那五六个甚至更多女性在一起,无疑是一场热闹的大戏!今年更是如此,没有牌局,只聊聊近况和变化,看似琐碎却充满温馨,一天过得飞快!
未来若能老时还能共同闲话片刻、共进晚餐,便真可谓人生一大幸事。我们期待下一次,再期待再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