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在即,很多考生在给自己鼓劲,父母也告诉他们绝不能输。其实,成功并不在于这一次机会。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和新东方的创始人俞敏洪都曾经历过两次落榜。马云第一次高考时的数学成绩是1分,而俞敏洪第一次高考时的英语成绩则是一低调而不为人知的小数点之下——33分。
尽管如此,他们都来自教育条件并不好的地区,都历经人生的坎坷,但他们都靠不变的信念及不懈的努力实现了自己的目标。马云大学圆梦之旅可以说“由生到死,再由死到生”,但终究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否极泰来”。他连续两次高考失利后,只得一边打工,一边复习。在第三次高考前三天,一直失望于马云数学成绩的余老师对他说了一句话:“你如果能考试及格,我‘余’字倒着写。”从此,这句话成为了他的座右铭。
当年的马云还记得,他一直自信地背着10个基本公式,以备考试。那年,他终于以79分(满分120)稳稳坐上了理想中的大学。而对于那些对未来抱有太大期望的人来说,学者、企业家们提醒我们:不要把所有的问题放在一个期待上,要认识到我们需要什么,别人能够给我什么。
俞敏洪从小学到中学一直成绩不好,但他从未急躁过。他坚信,“一辈子能不能走出精彩,不是在高中就决定,你的一生。”最后,在第三次尝试中,他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北京大学。这位教育家总是强调要过有意义的人生,“一辈子能不能走出精彩,不是在高中就决定,你的一生。”
周鸿祎则因为参加各种物理竞赛得奖,被保送去西安念大学,从而避免了直接面对高压力的高等教育考试。这位IT业巨擘并没有参与过正式的高校入学考试,因此对于那些紧张和焦虑的心灵,也许可以找到一点共鸣。他鼓励每个人,无论是否参加过传统意义上的高等教育,都应该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小确幸,每一次成长与进步。
赵普认为安全感先于幸福感更重要;姚明则提醒职业生涯中隐藏着许多未被公众了解的事实。这些商界大佬们所展现出的毅力和智慧,让人们深刻体会到了,即使遭遇挫折也不足为惧,因为最终正是这些经历塑造出了今天他们成功的人格魅力。
因此,当今时代,我们或许可以借鉴这些商界巨擘们在求学路上的经历,以及如何通过逆境转化为动力,最终达成了事业上的成功。在这个过程中,或许我们的座右铭也该改为:“否极泰来”,相信逆境之后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此外,我们还应该学会像它们一样,将学习视作一种享受,而不是仅仅为了考试结果,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变得更加优秀,为将来的挑战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