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是麻烦出来的",这句话在计划经济年代尤为合适。年轻夫妇结婚,需要购物票才能买到家具和电器,这些都要通过关系来解决,那时候的相声作品常常讽刺不正之风,如高英培、范振钰的相声中的“万能胶”和“徐姐”,至今依然流传。

当时不正之风盛行,是因为资源稀缺和行业垄断。人们以认识重要人物为荣,但这种功利性的交友方式很快就被人所厌恶,“多个朋友多条路”这个口号虽然被挂在嘴边,但大家都清楚其中强烈的功利性。今天,即使没有计划经济 anymore, 但功利友依然存在,有些人死乞白赖想要进入所谓更高层次的圈子,以微信好友数来证明自己是其中一员,这实际上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

很多所谓的“朋友圈”建立在实力相当、势均力敌基础上的,你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个人魅力,没有与圈子里的人匹配价值,那么你的所谓“我的朋友谁谁谁” “我和某某某很熟”,只能是一种虚幻的情节,是自嗨带有攀附属性。

现在网上还有专门课程讲如何建立有用的联系,别人怎么看,我不知道,我是不相信这些。我认为,只有你自身足够强大,不用刻意寻找“人脉”,真正有能力的人会主动找你;如果你没能力,不够强大,你建起来的所谓“圈子”也是空中楼阁。

苏东坡交友境界求同存异,他能够找到与朋友共同点,同时搁置争议。黄庭坚性格迥异二人却系挚友,他们之间常开玩笑嘲讽对方字体,从不往心里去。这就是交友谨慎但不能苛求。

《世说新语》记载管宁割席绝交,因为两个细枝末节分歧。而华歆后来成了栋梁之才,被袁术等竞相邀出山,官至相国、司徒,却严于律己。这说明即使身居高位,也要保持清廉品行。

富兰克林曾想成为国会议员,但前提是需要资深国会议员支持。他写信借阅对方珍贵书籍,最终获得了对方支持并成为了好朋友。这也是一种交友境界——通过共享兴趣成为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