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男性女性化是什么原因?

学校教育的过度“女性化”

目前在小学教师中,90%以上是女教师,由此使学校对学生性格的导向也呈女性化。

评选三好学生和班干部标准往往以女孩的性格为准,如听话、顺从、认真、仔细、举止规范等,这些特征都带有阴柔性,与男子阳刚性形象相去甚远。

父教普遍缺失

家庭“严母慈父”,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示范权威作用逐渐弱化。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报告显示,高中生的首选倾诉对象排名中国父亲最低,甚至排在了网友之后。

西南大学发展与教育心态学副教授阳泽认为,父亲对于孩子气度、性格和思维方式的养成起着不可替代作用。

社会风气

现代社会男女互补性的消失,让审美标准模糊化,使得男子“中性化”成为根源所在。

流行文化如选秀盛行导致性别混乱,加剧了这一问题。

环境激素

环境中的新化学品干扰内分泌系统,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

食品包装中的邻苯二甲酸盐和家具电子产品中的阻燃剂都是潜在危机因素。

生活方式

科技进步交通便利导致体力活动减少,脂肪堆积增加,使雄激素水平降低雌激素水平升高。

应试教育

男孩们必须适应为女孩设计的学习模式,以求生存,而非自然展现自己的个性。